• 55阅读
  • 0回复

带着梦想飞向明天——访美国波音公司(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2-11
第7版(国际)
专栏:

带着梦想飞向明天
——访美国波音公司(上)
  本报记者 温宪
千百年来,能够在无垠的蓝天自由飞翔一直是人类的夙愿。1903年12月17日,威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小鹰镇进行了首次由人操作的有动力持续飞行。尽管这次飞行只持续了12秒钟,但这标志着人类从此得以像鸟儿一样自由地飞上天空。
  整整100年过去了。肩负着将人类飞行梦想变为现实使命的世界航空制造业迅猛发展,创建于1916年的美国波音公司便是一部世界航空制造业发展史的缩影。在纪念人类飞上蓝天一个世纪前夕,波音公司在美国西雅图向记者展示了最新的“7E7梦想飞机”(见题图)设计与内饰。
  与波音现有飞机序列相比,“7E7”这个名字显得有些另类。波音7E7项目组副总裁费文先生告诉记者,波音公司是在全球范围内征询了约50万人的意见后才敲定这个名字,其中的字母“E”代表着更为高效、更为经济、更为电子化等多种含义。设计中的“7E7梦想飞机”长约58米,翼展宽度约57米,高约17米,巡航速度约为0.85马赫,即与现在最快的宽体飞机波音747及777速度相当,可连续飞行约1.5万公里,与此同时可省油约20%,预计于2008年交付使用。
  11月17日,7E7梦想飞机内饰首次在波音公司内饰展示中心与世人见面。与现有各类机型相比,7E7新内饰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敞亮、宽松。“对了,我们就是要为乘客创造这样的飞行空间,”曾获得数项专利的波音公司乘客收益发展项目主任克劳斯·布尔介绍说,“在研究乘客心理时,有两点最为重要:一、人们都在渴望、幻想着飞行;二、要让乘客一进飞机就有受到欢迎的感觉。所有乘客在登机前都经历了急奔机场、耐着性子托运行李和接受烦琐安检、长时间等候等一系列不快。新内饰所要承担的使命是,让乘客一登机,眼前的一切立即使得所有不愉快成为过去。”
  对于任何一种机型而言,飞机内部空间都是有限而珍贵的,头等舱、公务舱与经济舱的差别实质上就是享有空间的差别。7E7内饰设计着意从乘客实际占有空间的扩大和视觉的扩展两方面拓展空间:通道更为宽敞,每个座位至少宽出3.3厘米;位区间采用圆弧状通道结构,乘客的视野一下子通畅了许多;相邻座位间也有一剪刀状空隙,使得后排乘客可通过空隙看到前面;除行李箱外,飞机顶部通过使用发光二极管制造出“天空”的感觉,且可根据当地情况通过控制灯光、亮度和色彩制造晨昏昼夜等不同效果,使得乘客的生物钟变化与目的地的实际情形更为吻合;顶部行李箱不仅更大(28厘米高、40厘米深、55厘米长),且角度变换使得坐在最里面的乘客也能一瞥眼便看到机顶“天空”;飞机窗户加大至48.26厘米高、27.94厘米宽,让坐在任何一个位置的乘客都能够一抬头便见到窗外的景致,以充分感受飞行的愉悦;为了方便残疾人乘客,客舱被设计为允许轮椅进入。
  显而易见,“以人为本”成为7E7飞机设计的指导理念。与现有机型相比,7E7使用的发动机噪音更小。新型材料的运用使得飞机整体部件更少,重量更轻。客舱压力的降低和湿度的提高使得乘客感觉更为舒适。通过宽带、双向、实时的无线上网信息服务,即使在逾万米的高空,乘客也能够与地面保持联系;7E7的卫生间将大为改观,并拟辟出专为女士使用的卫生间,难怪7E7的这些设计思想在女性乘客中赢得了很高的得分。“你所看到的是7E7飞机最基本的改观,”布尔先生说,“我们还在不断改变设计。最终面世的7E7肯定会比现在好得多”。
  波音公司内饰展示中心不远处便是著名的航空博物馆。从近百年前的木制螺旋桨飞机到刚刚惜别蓝天的“协和式”飞机,博物馆中的一切无言地述说着人类在实现飞行梦想中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在西雅图一场初冬的阴雨中,记者久久地注视着那架任由风吹雨打、不再昂首呼啸于蓝天的“协和式”飞机,它似乎在告诉人们,尽管历经磨难,带着飞向明天的梦想,人类总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