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视察云南省工作的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2-21
第2版()
专栏:

视察云南省工作的报告
宋庆龄
我由于出国访问印度、缅甸、巴基斯坦,这一次在云南省和昆明市只作了6天的视察工作。自11月28日开始至12月3日止,我在听取了中共云南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领导同志们汇报工作以后,连续视察了10个地方,包括3个粮仓、晋宁县上蒜乡的李能农业生产合作社、少数民族的阿拉乡、云南纸烟厂、昆明市珠玑街的街道工作、竹器和五金等手工业合作社、省人民委员会的保育院,以及黄土坡军区保育院等单位。虽然时间比较短促,但是这次的视察工作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云南这个有着1,730多万人口的、具有优良自然条件的省份是个好地方。可是由于交通不便,工业技术落后,它在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例如靠近缅甸的地方,糖只有一角一斤。有些地方粮食只有三分一斤,猪肉只有两角一斤,但在另一些地方,粮食是一角一分一斤,猪肉是七角一斤。又如云南的烤烟,在上海是用作纸烟中的香料,而这里全部用云南烤烟作纸烟,还作不出好烟。此外,制糖在云南还不是工业,而是完全用手工制造的。
目前,云南除了可以发展粮食的生产以外,还可以大大地发展经济作物,如烤烟、甘蔗、木棉、咖啡、麻、香蕉、蚕桑等。因此,如何贯彻执行发展云南交通的计划,特别是修通昆明的铁路计划,和大力提高技术、发展与农业相适应的工业是发展云南经济的重要条件。
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上,云南省的民族虽然很多,但是它的成绩是令人兴奋的。1953年春天的时候,全省只有9个合作社。但是在1954年秋天,经过党和政府有组织有计划的领导,仅在一个月内就发展了900个合作社。在我视察的时候,全省共有35,00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占已经实行土地改革地区农户总数的29%。准备1956年秋天发展到75%,年底做到全省半社会主义合作化。现在据说在今年春耕以前可以基本上完成半社会主义合作化。
当我视察上蒜乡李能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时候,社员们在回答我问他们对政府有什么要求的时候,他们一致坚决地说:我们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办高级社。他们说,毛主席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中说全国60%至70%的农民要走合作化的路,但是我们这里听了毛主席的报告以后,已经有80%的农民要合作化。在阿拉乡团结农业生产合作社中,我也同样地感受到农民们对合作化运动的热烈拥护。因此,毛主席所预言的全国性的合作化运动的高潮确实是已经到来了。
云南省是个多民族的地区,按去年的统计,全省1,730多万人口中,有570万人是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根据民族鉴定,全省约有20几个民族,而一个民族里又有许多支系。目前在云南没有一个县是单一民族的县,即昆明市也有9种民族。在全省9,000多个乡中,单一的汉族乡占20%,单一的少数民族乡占30%,两个民族以上的乡占50%,多的一乡内竟有8个民族。因此,民族政策的贯彻执行也就成为云南省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云南的民族工作做得是较好的,还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工作情况是复杂的艰巨的。为此,我觉得中央对于处在我国边疆的云南,在这项工作上应当予以更多的帮助。
在整个视察工作中,我有一个较深的印象,就是感到云南省的卫生工作还需要加强。虽然云南在卫生工作上已经有很大的成绩,而且卫生经费的支出在每年的预算中也占很大的数目,但是还远赶不上人民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妇女中的卫生工作。由于妇女们在解放前受到长期压迫和过度劳动的损害,不论在农村中或是在工厂里,妇女病相当多。此外,农村中的眼病也较多,环境卫生还做得不够好,一般干部的卫生习惯也较差。因此,如何加强卫生工作和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是需要很好解决的一个问题。
联系到前面所谈的提高技术的问题,在好几个我所视察的单位中,例如云南纸烟厂和两个保育院等,我都听到职工同志们要求学习技术,学习文化的反映。我认为这些都是好现象。但是由于当地条件不够,这些问题还未很好得到解决。比如云南省人民委员会的保育院,房屋设备方面的条件可以说是相当好。但是在全院56个保育人员和40个行政人员当中,只有两个保育员曾到北京学习过,大家在保和教的两方面都很缺乏经验。所以,我觉得我们中央予以适当的帮助是很必要的。
由于我这次所视察的只是云南省的一小部分工作,观察也不够全面,因此我的感想和意见可能是片面的,不够成熟的,这个报告只供同志们进一步研究的参考。
1956年2月18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