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5-14
第13版(民主和法制周刊)
专栏:

  温岭市人大常委会近年来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依法履职,关注群众热点和难点,交出了——
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高云才 蒋华春
  加强监督 再现碧水青山
  浙江温岭市位于天下闻名的雁荡山东麓,怀抱着碧波荡漾的乐清湾。2002年,全市经济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十五强。上世纪90年代中期,温岭的个私企业6万多家,居全省首位。然而,就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昔日的碧水青山不见了,而代之以灰蒙蒙的天空。全市大小300多条河道竟有250多条被废弃物阻塞,每年废气排放量达8.87亿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达540.84吨,工业废水排放总量达1144.28万吨。由此造成对大气、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群众反映强烈。
  人民群众的呼声是人大工作的第一信号。从1998年起,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代表视察。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连续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环境保护专题工作汇报。一次次视察,一回回审议,人大代表和委员的心同人民群众的要求紧紧地联在一起。人大常委会及时作出了《关于开展河道疏浚的决定》。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建议,市政府投资1亿多元建成了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关停污染企业17家,限期治理企业1169家,查办环境违法案件248起,取缔关停了污染严重的“15小”企业。
  经过几年的努力,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一控双达标”目标如期实现,温岭重现碧水蓝天。
  实施决议 让百姓梦想成真
  温岭地处浙江黄金海岸中部,三面环海,人均耕地只有0.4亩,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东海塘位于温岭市东部大港湾内,围区布列诸多岛屿山脉,堤线短,围区面积大,地理条件优越。若围涂成功,将为温岭市净增土地5万余亩。因此,东海塘围涂工程成为浙江省三大围垦工程之一。为此,人大代表曾多次提出加快东海塘内海涂围垦开发的建议。
  2000年,市人大常委会针对东海塘围涂工程迟迟不能复工的状况,多次组织委员和代表到现场视察,并提出,围垦开发东海塘可以缓解制约温岭经济发展的土地资源紧缺状况,有望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应当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出发,尽早实现温岭人民的夙愿。温岭市政府果断决策,使历经三停三起的东海塘围涂工程顺利复工。目前,温岭东海塘围涂工程进展十分顺利,南片工程可望提前在2004年上半年竣工。
  关注热点 为了群众满意
20世纪90年代,温岭率先在全省进行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随着温岭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土地出让金迅速增加,集聚的资金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在土地出让金的收缴、减免、管理和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引起群众的热切关注。
  1998年,市人大常委会责成市政府对此开展专门核查并向常委会报告。调查核实,从1991年12月第一宗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以来,全市共出让土地1868宗,剔除未结算项目的出让成本和应减免的出让金,有81宗土地出让金应收未收,共8551万元未及时收缴结算。对此,市人大常委会多次召开主任会议和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核查收缴及进展情况,要求市政府彻底查清,不留死角。市政府及时修订了有关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土地出让金管理的规章,进一步规范了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最终使欠缴的8551万元土地出让金全部收缴结算。
  为了让群众满意,2002年,市人大常委会又一次对该市5年来土地出让金收缴、减免、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议。审议认为,近3年来,政府在规范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土地出让金收缴、减免、管理、使用方面,规定明确,措施有力,成效明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