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阅读
  • 0回复

使命和追求——湖州警方打造服务型公安机关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5-14
第14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

使命和追求
——湖州警方打造服务型公安机关纪实
汪丽娟 陈悦
  编者按
  在当前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如何深化实践服务宗旨,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各级公安机关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从2001年开始,浙江省湖州市公安局不断简政放权,连续推出服务新举措,到2003年4月,他们共推出服务性举措49条。湖州公安机关正在形成“善待群众、保护百姓、服务经济、维护稳定”的全新工作格局。
  从管理走向服务
2001年3月,湖州市公安机关向外界推出了第一批10项服务经济新举措,其中户籍制度改革使湖州户籍实现了“零门槛”:只要在湖州城区拥有合法固定住所,有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均可登记为城市户口。此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些服务措施的推出,党委、政府满意,人民群众拥护。公安局局长凌秋来认为,第一轮10项举措的推出,是我们公安机关在服务举措尝试中的一小步,但它对于整个公安机关的转型来说,却是意义重大的一大步。
  根据这10项举措,湖州市公安机关仅交警一个部门,年收入就要减少逾百万元,而这10项举措的推出,更是削减了民警手中的权力。因此改革之初,民警不认同的想法颇为普遍。局长凌秋来强调,公安工作的目标是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市公安局会同市政府增大了督查的力度,一位车主到车管所办证,接连跑了两趟才办成,市公安局在接到投诉电话的第一时间当即上门道歉,并对耍特权的民警作了处理。10项举措的推出,坚定了湖州公安机关实现自身转型的决心,也把“服务”的理念带到了湖州每个公安民警的心中。
  服务要精益求精
  迈出第一步后,湖州公安进一步分析当前公安工作的形势,把目光转向了内部,一系列针对自身的改革乘势而行。2002年3月,湖州市公安局推出第二轮服务经济17项举措:对外地车辆来湖落户实行“零门槛”政策;精简或取消有关程序;公民出境、办证、落户等方面更加方便;必须办理的审批项目更加快捷。这17项举措的推出,把公安机关手中的权给了人民,把责任留给了自己,把方便给了群众。
  近两年来,湖州公安机关服务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仅2001年推出服务举措以来,全市新开设公共娱乐场所883处,新增就业人员5000余人;按需办理赴港商务证件574人次;对1万余辆次外地汽车一般交通违章当场予以批评教育,实行不扣车、不罚款、不扣证;特别是实行新的户籍管理制度后,全市公安机关办理农村户口到市区或城镇落户6万多人,其中湖州城区6个街道25761人,对湖州的城市化进程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追求不断创新
  付出那么多,回报是什么?连续3年改革的目的又是什么?湖州市公安机关对此的回答是:自我加压,适应社会和公安工作的需要,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他们认为,整个社会正在从“大政府、小市场”向“小政府、大市场”转型,政府机构在经济生活中的协调作用将越来越明显,而管理权将不断缩小。
  3年来,湖州公安连续推出服务群众、服务经济举措,从表面上看,主要是涉及下放权限,取消限制,简化手续,减少环节,提高效率等内容,从深层次看,是把广大群众、广大企业在生活生产中应有的权力还给群众和企业,使广大群众和企业享有更多的便捷和自由,给群众和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更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建设小康社会的动力和信心,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广大公安民警工作的热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