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西部城镇化的新思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5-15
第9版(理论)
专栏:

西部城镇化的新思路
高燕京
  城镇化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西部大开发中,城镇化的作用尤其重要。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城市是西部经济的发展极。西部大开发涉及的区域包括12个省、区、市,国土面积685万平方公里,人口3.64亿,分别占全国的71.4%和28.6%。完成这一繁重任务,实现西部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必须以发展极为核心,通过发挥发展极的辐射作用来逐步实现西部地区的共同繁荣。作为生产中心、贸易中心、科技中心、交通中心和信息中心,城市自然应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发展极的作用。
  城镇化是西部工业化的依托。从根本上讲,城镇化是工业化的产物,以规模经济、集聚经济和交换经济为特征的现代工业,要求把工业布局在交通中心、信息中心、技术中心和人才中心,也就是城市。同时,工业化又必须以城镇化为支撑。西部地区要实现工业化,必须以城市为依托,充分发挥城市作为交通中心、信息中心、技术中心和人才中心的作用,为工业化提供基础设施、市场、技术和人才条件。
  城镇化是解决西部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的广大农村地区目前仍然有大量人口没有脱贫,对贫困人口的扶贫开发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但西部地区人口分散、城镇化水平低的现状又严重制约着扶贫工作的开展。目前西部的一些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产方式陈旧,市场化程度低,人们的思想观念封闭保守,基本上不具备持续稳定脱贫的条件。因此,消除贫困就要使人口向较为适宜人类生存的区域集中,包括向城镇集中。
  城镇化是西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西部一些地区土地荒漠化状况不断加剧,草地退化,森林覆盖率低,野生动植物数量减少,自然灾害频繁。解决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相当多散居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人口转移到城镇,实行城镇化。
  目前,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程度很低,无法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西部城镇数量少,人口比重偏低,基础设施落后;城镇经济实力普遍较弱,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较小。推动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应采取新思路、新办法。
  实行积极的城镇化战略。充分认识城镇化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速城镇化进程。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应当努力“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特别是改革限制农民进城的户籍制度。
  西部城镇化应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就全国而言,城镇化应实行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但就西部而言,应以大中城市为主。这是因为:(1)人口向大中城市转移是发挥城市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在城市建设中,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是拉动内需的重要途径。(2)目前西部地区的城市格局是大中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数量多,经济实力强;小城镇不仅数量少,而且经济实力普遍较弱,不可能吸纳大量的外来人口,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作用也很微弱。(3)西部地区的乡镇企业普遍不发达,缺乏大规模发展小城镇的经济基础。
  超常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鉴于西部城市基础设施的现状,需要以超常规的方式加以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应根据不同基础设施的特点,合理定位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一般来说,属于成本和收益边界都很清晰的私人物品性质的基础设施应主要由市场提供,而属于公共物品性质的基础设施则应主要由政府提供;竞争性的基础设施应由市场提供,而自然垄断性的基础设施则应采取市场提供、政府规制的方式。同时,放开对民间资本建设和经营城市基础设施的限制。
  不断增强城市的经济实力和辐射力。城镇化与工业化互为依托,没有发达的工业,城市的经济实力、对人口的吸纳能力以及对周边地区经济的辐射力就弱。因此,西部城市应积极致力于工业化,以工业化来促进城镇化。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强对人口的吸纳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对传统重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加快产业升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