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不一样的春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5-15
第15版(大地·文学副刊)
专栏:

不一样的春天
董岩
今年的春天非同寻常。在这个春天,非典向毫无防备的人类宣战,这个来路不明的幽灵悄然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吞噬着健康的肌体,并如雨后的苔藓般迅速蔓延,我们的生活不再平静。人们开始了一场与非典的生死搏斗。
  非典这个不速之客的到来,不经意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为了健康、为了生命,人们开始拼命进补。女人毅然中止了自己的减肥计划;男人不再留恋外面的世界;连孩子们也安静了许多,不会满院子乱跑。人们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迫切地强身健体;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认真地关注别人的身体:是不是发烧?是不是干咳?人们开始戴口罩,勤洗手,通风点香,消毒灭菌喝中药。晚饭之后,楼道里常常飘满了煎熬的药香和次氯酸钠的怪味。
  有人开玩笑说,这个春天是口罩的春天,是非典的春天。的确,非典的淫威无处不在,它的入侵打破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也将人性表白得淋漓尽致。这个春天,对于每个人、每个家庭、整个国家乃至人类来说,都是一场考验。在最危险的抢救第一线,古老的希波克拉底的医训在真实体现,白衣战士直面死亡的无畏和勇气在被见证。疫情就是命令,面对危险,他们不讲条件,没有选择,在生死线上,争分夺秒,以血肉之躯构筑生命的防线,许多人悲壮地倒下,痊愈之后又毅然重返抗非典前线。本可在家安度晚年的七十四岁老专家姜素椿,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当身染病毒,还念念不忘拿自己做实验,探求新的医疗途径;五十三岁的医生邓练贤,在除夕之夜奔赴抗非典一线,不幸被感染,以身殉职,邓练贤最后一个春节跟以前的三十个春节一样,都是在病房里度过的,没有陪家人共度良宵以享天伦之乐,他是带着遗憾走的;病毒专家黄吉城,总抢在最“毒”时采集非典病原体,早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这是一个伟大的群体,在这个平凡的年代,在这特殊的时期,产生了这样不平凡的英雄,他们无畏的身影,他们的献身与忠诚都定格在这个不一样的春天,他们的生命因无私而伟大。
  国难当头,非典面前,有人舍生忘死,无私献身;有人却趁火打劫,惟恐天下不乱。一些见利忘义之徒大肆倾销黑心棉口罩、非法配制非典药液出售,甚至还哄抬物价,原来每公斤二十元的金银花竟卖到了一百三十元……在这个春天,非典就像是一面照妖镜,令黑心人原形毕露,丑态百出。这些人的卑劣行径比非典还可怕。
  在这个春天,非典还考验着人情的冷暖。有许多温暖人心的话在悄悄传递,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在发生。邻里会致电抗非典的白衣战士,说一句“别担心,你的孩子我们照顾”;在学校,老师把药送到学生手中,安慰说,“别紧张,多吃多睡多锻炼,有事随时找老师”。在办公室,有人会悄悄把口罩放在你的桌上,“出门戴上,注意安全”。这个春天,非典检验着人们之间的远近亲疏:亲朋之间,发短信、打电话,亲切问候,只是不再有亲密接触,距离远了,心却靠近了;陌生人则彼此保持距离,不说话,目光警觉,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免受其害。面对非典,人们重温“两点一线”的简单生活,夫妻之爱、亲子之情得以凸显。这几年因商品经济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已略被淡化了的同志情、家庭意,又悄悄地回到了我们的身边。
  在这个春天,非典考验着我们的人生价值、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我们的心灵哲学。人们猛然发现,生活原本如此美好,生命和健康如此可贵,关爱他人其实就是关爱自己。面对非典,人们宽容了许多,成熟了许多,懂得感激,学会珍惜,知道勇敢。人们开始以感念的目光打量过去的生活,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一秒。
  尽管非典的乌云还未散去,可在人们的眼里,这个春天,天空一片蔚蓝,更胜往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