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时钟”使导弹长“眼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5-20
第15版(经济专页)
专栏:

  “时钟”使导弹长“眼睛”
  每当人们听说时间计量的精度能达到30万年误差一秒、50万年误差一秒,甚至上千万年不差一秒时,就很不理解:精度那么高有什么意义?
  这种高精度的时间计量概念通常用于军事及科技领域。比如导弹,它同飞机及其他飞行器一样,都是通过接收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各个卫星发出的信号来确定自身的位置的。根据信号从卫星发出后到达导弹所用的时间,便可精确地确定出导弹的位置。但要使定位系统的工作准确无误,所有“时钟”调定的时间都必须完全一致。
  那么,“时钟”又是怎样使导弹像长了“眼睛”看得那么准呢?在军事上,大量高新技术广泛地应用在导弹、飞机、舰艇上,其中精密的传感器装置发挥着重要作用。用精密的传感器接收装有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发出的信号,而装在武器上的计时器用来计算信号从卫星到接收器所用的时间来确定自身的位置,从而校正航向,准确地击中目标。所以,要使导弹提高命中率,根本的办法就是提高计时器的精确度。对于导弹或其他飞行器来说,要使定位误差控制在3米之内,时钟的精确度就必须达到误差在十亿分之一秒!
  对航海来说,精确计时也非常重要。当然,地球自转也是计时器,星际也能定位,可地球自转的精度每天误差约在1/1000秒,这些精度对我们大多数领域的时间计量已足够了,但用于先进的导航及通信系统的计时则满足不了要求。因为一秒的误差就会使航船的航向偏离400米!
  由此可见,时钟精度对我们生活多么重要。 (卢强)(附图片)
  图为计量工作人员在数字移动通信综合测试校准系统前进行操作。
                        欣影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