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打开哲学研究的新天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5-23
第9版(学术动态)
专栏:学术随笔

打开哲学研究的新天地
陈遵沂
  马克思作为伟大的革命导师,不但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而且形成了哲学研究的科学方法。他努力克服旧哲学本体论的缺陷,坚持实践论的思维方式,为人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哲学天地,提供了一种观察事物的崭新思路。
  在马克思看来,哲学要研究整个世界,但它不能仅仅作为反映世界的客观知识形态而存在,不能仅仅是主体反映对象的客观知识。马克思把自己哲学研究的重点放在“改变”世界上,不是物质的抽象本性,而是社会实践的具体本性才是他所探讨的真正主题。由此,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哲学实践观。这一实践观以确证人的实践的本质力量为起点,追溯和探讨社会历史过程及其规律性;同时又着眼于人的实践能力的提升,以之来判断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认为,社会与人是合而为一的,社会本身即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本身;同时,人作为社会联系的主体,本质上要追求自己的目的,这就构成了历史。马克思确立了哲学研究的人文思考方式,其实质是摒弃那种把整个世界纳入抽象逻辑模式的思维方式,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并将它们统一于实践之中。
  马克思在哲学实践观上的创新,对当代的哲学研究有何启示呢?
  哲学的创造主要应在思维方式层次上展开。一个时代的思维方式,总是要成为哲学研究的主题。马克思的哲学研究并没有选择艰涩的课题,也没有采用冷僻的话语,而是抓住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现象——“实践”,从思维方式层面上揭示其新的哲学内涵。这表明,关系民族命运和文明发展的思维方式,不仅存在于科学活动中,而且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思维方式是否具有创新性,不仅要以理想性为尺度来衡量,更要看其能否用最贴近生活的方式引导和塑造时代精神。目前哲学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努力探究当今时代最深层的、但又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根本思维方式。
  哲学研究要善于抓住新的生长点。马克思处在资本主义在全球大力开拓市场的时代,资本的活力与人的活力构成了当时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在要素。马克思把被同时代哲学家忽视或曲解、但又与现实密切相关的实践问题突出出来,对之进行理论探讨,开辟了全新的研究领域,提出了创新的哲学观。他之所以能抓住“实践”这一哲学研究的时代生长点,原因就在于他具有独立的精神和活跃的思想,具有完备的知识结构和从事创造性活动的丰富经验。今天,我们的哲学研究同样必须关注和尊重实践,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去面对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从中发现并确立新的生长点。
  理论创新离不开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马克思非常重视依据实践的新发展来检验自己的理论,修正某些不正确的或者已过时的思想、观点,进行自我扬弃。这是一种真正的科学态度。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理论在产生之后,只有回到实践中去,让人的思维与现实世界在深层次上不断交流、双向融合,才能使自身在这一过程中同实践一起得到提升;而理论要进入新的更高的境界,就必须经过许多这样的反复,并在这种反复中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始终关注变化着的实践和时代提出的问题,不断总结新的经验,并升华为新的理论。在我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都表明,伟大的实践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提供了依据,而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又有力地指导着伟大的实践。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正是当代哲学研究的使命所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