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玉不琢不成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5-24
第8版(体育)
专栏:巴黎直击

玉不琢不成器
汪大昭
  世乒赛上,比中国队拿冠军更让人欣喜的是年轻球员的迅速成长。原以为走到第二轮就会在世界名将波尔面前打住的邱贻可在世乒赛成绩单上,已经远远抛开了世界排名第一的波尔。还是个娃娃兵的女孩郭跃在教练员眼中属于少年球员参加成人比赛,结果,竟让几位外国大姐出透汗水后认输。虽然不及此二人战绩突出却也有良好表现的新人,在中国队中还可以列举下去。这足以令所有对手向中国乒乓球运动人才群体承认差距。
  过去,国际乒坛对中国队的优势曾经有过“人海战术”的看法,国际乒联也几次修改限制参赛人数的规定。当初一次世乒赛派出几十名球员上阵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可是,中国乒乓球整体水平在世乒赛上岿然不动。究其原因,中国打乒乓球的人多,打得好的人也多。要保持后继人才的优质和规模,必须健全培养和激励机制。这也需要与时俱进。
  譬如,国际流行的俱乐部体制在乒乓球项目上如何推广,从欧洲好手身上可以看出,常年频繁参加各种赛事,使他们年纪轻轻便久经沙场。但是,诸如无遮挡发球等技术需要精雕细刻,没有在训练中下足功夫,仅靠比赛是取代不了的。多练还是多赛,向来存在争议。中国队也还要继续探索。尤其是对有潜力没经验的年轻球员来说,现在就是成绩不错,也还是玉,不是器。玉不琢不成器。像邱贻可、郭跃这样的球员,需要磨炼和提高的东西还不少,有了一点成功和名气,难说日后心理和技术都能跟得上。一旦放松进取,终究只能是闪过光的二把刀,岂不可惜?
  珍惜人才,珍惜开端,中国乒乓球队当不负众望,中国乒乓球新人当不负众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