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挑战生理极限 目击军事体能训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5-26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聚焦

挑战生理极限
目击军事体能训练
高原缺氧,海上晕船,是长期困扰人们的生理现象,是世界科学界公认的研究难题,它严重影响了部队战斗力的快速生成。经过解放军体育学院军事体能训练研究中心科研人员的努力攻关,海上问题陆上解决,高原问题平原研究,战时需要平时准备的战略构想,被演绎成了现实———
  海上航行不再晕船
  现场回放 初春的一天,某海域。陆军海上抗眩晕试验演练正在这里举行。
  “砰、砰、砰”,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的升空,经过300公里陆地摩托化机动的部队分乘数艘登陆艇向某岛开进。经过8个小时的海上颠簸,登陆艇在岛外滩靠岸,上岛后部队又进行了5.3公里武装奔袭。尽管他们在海上遭遇了七级大风和暴雨的袭击,并进行了30分钟海上停车颠簸试验,但没有一人被写入“非战斗减员”名册,战斗力得到完好保存。一位亲眼目睹了整个演习过程的总部首长激动地说:抗眩晕成果,使我军体能训练的科学化程度和整体体能战斗力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训练研究中心为军事斗争准备立下了大功。
  笔者体验 在军事体能训练研究中心“抗眩晕实验室”,笔者看到一个普通的训练舱,它被安装在电动支架上,4个角用钢链锁拉着,外表看上去像个集装箱,内部设施却又像一个船舱,这是该院研制的我国第一台“绳索斜拉式电动抗眩晕实验平台”。别看它外表简单,却可以逼真地模拟航海中的各种动态和直浪、斜浪、浊合浪等各种海浪。还可以自行加温加湿加异味,营造高温、高湿、异味和缺氧等各种恶劣条件下的船舱环境。
  陆上可以体验在海上航行的感觉?面对笔者的好奇,研究人员给我们安排了一次痛苦的“航海之旅”。
  笔者和8名学员一同登上模拟舱。随着一声令下,舱就像船一样开始启动。开始船舱还平稳,像行驶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笔者没有一点不适的感觉,还与学员聊天、交谈。大约20分钟后,实验舱开始出现颠簸,像是在加速。接着船舱内的温度开始上升,出现了高温、潮湿、异味,笔者感到恶心、憋闷、缺氧。接着,实验舱颠簸的幅度更大了,就像一叶孤舟遇到了八级大风,时而被抛上10多米高的浪尖,时而又重重跌落深深的波谷。
  笔者仿佛失去了自我,没有了开始时的谈笑风生,开始出虚汗、呕吐,脸色变得苍白,浑身无力,两眼流泪,甚至连坐的力气都没有了,只好趴在凳子上抱着水桶呕吐。但8名学员却像胜似闲庭信步,没有任何异常反应。实验结束后,笔者几乎成了瘫子,已经没有了站的力气,浑身发软,衣服全湿透了,现场的医护人员及时为笔者输了生理盐水。
  科技让高原生活更轻松
  现场回放 高原某边境线上,战士们正在执行巡逻任务。3名第一次参加徒步巡逻的新战士,被严重的高原反应折磨得气喘吁吁,步履蹒跚。带队的干部一边帮他们背枪,一边搀扶他们,可生理上的痛苦使他们头痛脑胀、胸闷气短。有的几乎被高原缺氧折磨得昏厥过去,醒来后吸上几口氧气又继续向巡逻的目标前进。面对这些可爱的战士,前来调研的解放军体育学院领导流下了泪水。
  “我从来没有那么痛心过,他们还是十七八岁的孩子,那个时候我就感到,如果我们不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就愧对身上这身军装,就是工作上的失职啊!”院长张训才将军激动地说。
  笔者体验 采访时,笔者被一种特殊的训练操所吸引,它与其它体操有所不同的是,除了对体能的锻炼外,更注重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训练。研究人员告诉我们,它叫抗氧操,是体能中心为了抗缺氧训练而自创的一种特殊体操,也是高原组合练习的一部分。
  在专家的指导下,笔者也进行了一次抗缺氧练习。“腿体前屈”、“憋气深蹲跳”,一节6个练习学下来,的确让笔者感到气喘吁吁。当我们要求再学第二节时,研究人员却要我们先休息,等身体恢复到一定程度后才能进行下一个练习。据介绍,这种训练方法是通过特定的间歇跑组合,启动机体无氧代谢供能系统为主的功能机制,造成体内大面积乳酸堆积,从而使机体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提高无氧情况下的适应能力和体能耐力。
  笔者从“抗缺氧间歇训练法”教案表上看到,这项训练对间歇休息、运动时间、距离和间歇恢复形式都做了严格规定,只有当心率恢复到120—130次/分时,才能进行下一组的练习,以保证它的科学性和规律性。
  几天后,研究人员根据笔者体能的恢复情况,又指导我们进行了抗缺氧的第二节练习。经过几天的训练,笔者尽管没有走上高原检验自己的训练效果,但感觉身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步行上楼不再气喘吁吁,跑步登山不再感到闷气。通过计算机测试,其训练效果是:抗缺氧能力得到很大锻炼和提高。手拿着测试数据,笔者好像拿到了一张“高原特别通行证”,心理上没了对高原反应、缺氧的惧怕,倒增添了几分战胜高原恶劣环境的自信。研究人员告诉笔者,只要再坚持训练一段时间,轻轻松松上高原就不再是梦。
  体能就是战斗力
  现场回放 茫茫丛林中,体育学院组织的应届毕业学员千里野营拉练正在这里进行。
  学员们根据指挥部的命令,展开了以快速行进,快速转移,吃、打、藏、住为主的训练内容。
  一支特殊的小分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们和学员行走在一起,不时从学员的训练中采集数据进行快速分析,然后通过对学员身体机能、形态指标和生化指标变化的监控和调控,向指挥部输送学员的体能信息,为指挥部的训练计划提供决策依据。
  正是有了他们的科学指导,使学员们轻轻松松走完了1000多公里的行军路线。特别是创造出连续高强度行军20小时、全副武装奔袭100公里无一人身体严重不适和疲劳损伤的佳绩。后来学员们才知道,协助他们创造奇迹的小分队,是来自军事体能训练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们。
  笔者体验 为了让笔者真实感受科学的体能训练给人体带来的明显变化,研究人员为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表,并找来几名经常参加训练的学员与我们组成对照组。
  在第一天早上的5公里越野训练中,笔者没有跑完就已经累得走不动了,接下来就是浑身疼痛、吃不下饭、上午打瞌睡没有精神。下午4点,研究人员组织对照组学员进行全副武装的5公里越野,跑完全程,学员们仍显得轻轻松松。
  研究人员给我们做了解释,5公里武装越野对人体的血糖和肌肉的糖原消耗十分大,完全恢复需要24小时,因此每天清晨空腹进行类似5公里越野的高强度训练是不科学的,而每天下午4点前后,是人体运动机能的最佳时期,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效果更好。
  第二个实验是研究人员把我们带到网络中心,实行足不出户的网络指挥,我们身着白大褂,稳坐在指挥平台上,根据他们的安排利用鼠标为中心实验室发指令,然后再利用反馈的信息进行计算机综合、分析、归纳。整个实验下来感到浑身发酸,眼睛干涩,而且还有些胀痛,特别是心胸也有一种憋闷和阵痛。研究人员告诉我们,这就是信息战给指挥人员带来的“体能综合不适症”。我们只是做了一次短暂的实验,未来高科技战争对人体的影响更明显。
  (图/文 孙现富 余平)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