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高额储蓄待分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5-26
第14版(财经纵横)
专栏:金海观潮

高额储蓄待分流
田俊荣
  今年一季度末,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达10.2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9.1%。不仅延续了2001年以来的增长势头,还创出新高。全面、客观地看待储蓄的高增长,并采取正确的对策势在必行。
  应当说,储蓄的高增长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是社会公众对我国金融体系充满信心的表现。特别是1998年以来,银行吸纳的一部分储蓄资金通过购买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为政府所用,支持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为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储蓄的高增长,也支持了银行部门的发展。如今,储蓄占全部存款的比重在50%以上,成为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稳定的储蓄资金保证了银行体系的正常经营和支付,有利于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
  但是,储蓄高增长也是一把双刃剑,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储蓄高增长的背后,是居民的储蓄倾向上升,相应地,消费倾向就会下降。统计显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90%左右,但到了2001年已降至77.4%。居民消费倾向的下降影响了消费需求的增长,部分抵消了投资扩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不仅如此,储蓄的高增长还会造成风险向银行集中,有可能对我国金融系统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产生负面作用。目前,居民储蓄大量涌向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2002年末,65%的储蓄存款流进了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从长期看,不断增加的居民储蓄的还本付息对商业银行财务状况是“硬约束”,而银行资产中却有较大的一部分是不良资产,这样一来,有可能加大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
  因此,当前我们有必要适度、合理地分流一部分储蓄。分流储蓄要避免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急于求成,企图通过出台一些政策、措施来把储蓄强行赶进或者“引诱”进证券市场和消费领域。这么做,低估了居民的投资理性和消费理性,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甚至可能产生新的风险。试想,10万亿元储蓄看似庞大,但摊到每个人头上,也就是7000多元,如果考虑储蓄的结构,相对较少的人拥有相对较多的储蓄,那么大部分居民的人均储蓄还远不到7000元,其中还包括了许多人的“养老钱”、“子女教育钱”,所以,一定意义上说,居民储蓄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多。面对风险还比较大的股市,居民敢放手投资吗?面对制约因素还比较多的消费领域,居民敢放手消费吗?
  只有不断完善居民投资和消费领域,储蓄分流才会水到渠成。为此,就要坚定发展证券市场的信心,在发展中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推动证券市场的改革开放,化解历史问题和风险隐患,让股市又红火又规范。同时,要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清除制约消费的政策障碍,改善消费环境,发展消费信贷,让消费又便利又无忧。只要做到了这些,作为“经济人”的居民自然就会将储蓄分流出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