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4月以来,济南市所属5家上市公司全部被特别处理——“济南现象”值得重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5-26
第14版(财经纵横)
专栏:上市公司

 4月以来,济南市所属5家上市公司全部被特别处理——
“济南现象”值得重视
萧禾
  “济南现象”非一日之寒
2003年春天,对于山东省济南5家上市公司来说,是一个灰色季节。
  4月以来,济南市所属5家上市公司全部由于被陆续特别处理,成为清一色的ST股:ST小鸭、ST金泰、ST渤海、ST轻骑和ST济百,其中ST轻骑、ST渤海已连续亏损3年,被暂停上市,而山东金泰更是创下了上市1年即被ST的中国证券市场之最。
  一个经济总量多年稳居全国第三的省份,其省会城市所属上市公司竟然全部沦为“ST”一族,与同省另一城市青岛国企名牌众多、产业精英辈出的“青岛现象”相比,“济南现象”催人深思。
  济南证券业有关人士认为,济南5家上市公司改制上市较早,由于当初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企业改制不彻底,关联交易、股东出资不实、大股东占用资金等问题接连不断,给上市公司带来沉重的负担,影响了公司的持续发展。
  济南上市公司的法制、诚信观念淡薄,公司治理结构和制衡机制存在明显缺陷。5家上市公司中有4家因违法或违规行为而分别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处罚或谴责,5家公司均受到证监部门的重点关注。
  在主业的经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2002年年报显示,这5家公司管理费用比上年增长了42.5%。
  重组为何屡遭挫折
  由于主业经营困顿,5家公司无一例外地谋求通过资产重组,推动公司主业转型,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ST金泰创下了上市半年即被重组的最快纪录。
  然而重组之路却颇多坎坷:ST济百重组失败,ST轻骑与印尼韩氏的重组半途而废,ST渤海重组多年经营状况依然难以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济南上市公司的重组除了ST金泰外,无一不是政府主导下的重组。
  证券业内人士分析,政府能否参与上市公司重组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在协调过程中转变观念,彻底摒弃“长官意志”,杜绝暗箱操作、外行当家、“拉郎配”等行为。由于产业调整不到位,济南当地除去轻工和重型汽车具有一定规模外,高新技术产业难言规模和实力。政府可选择的余地小,必然要拉上当地稍具规模的企业进行重组,这种短期行为无法充分考虑重组各方业务上的连贯性和互补性,实现其应有的区域经济龙头带动作用,“组了又亏”便不奇怪了。
  亟待增强市场意识
  谈起“济南现象”,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的一位资深教授直言不讳:济南的大企业和政府走得太近,把精力多半用在了经营政府关系上,这样企业虽能做大,却永远做不强。
  一位上市公司董秘深有体会地说,在服务意识、市场运作方面,济南市政府相关部门的观念和作风,不要说与南方一些省市差距明显,即便和青烟威(青岛、烟台、威海)也差距甚大。
  所以企业决策者被迫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在经营政府关系,而非经营企业和市场,这样的环境熏陶出的企业自然不会是竞争力强的市场主体。
  值得庆幸的是,上述问题已引起济南市乃至新一届山东省政府决策者的重视。他们倡导一种“不干预就是最好的支持”的企业管理理念,明确提出实施“政府提速”工程。目前,济南的上市公司又踏上了漫漫重组路,但愿这次有关部门能真正汲取以往教训,真正利用重组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