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5-27
第9版(理论)
专栏:

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张筱强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首先要深刻理解和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与经济、政治相对应的文化,通常是指精神、观念形态的文化,它包括理想信念、伦理道德、科技人文知识、文学艺术、社会心理以及社会舆论等,内含知识系统和价值系统,直观的表现形态是文化产品以及人们的日常行为方式。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文化的巨大作用。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这就是说,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江泽民同志进一步阐明,我们必须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建设和繁荣我国的文化事业。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各国之间以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民族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文化是广泛渗透于上述各种力量之中的,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重要因素。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文化优势,就无法拥有未来。文化作为一种力量,不仅表现为技术、知识,还表现为信仰和理想。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培育科学的民族信仰。信仰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拥有坚定信仰的民族才有强大的凝聚力,才能克服艰难险阻。现代化是人类的普遍追求,但实现现代化的方式与路径却由于价值取向的不同而不同。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理想信念,而是模仿照搬,亦步亦趋,那么别人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所出现过的种种弊端就会在我国重演,甚至我们的民族文化也会被吞噬或同化。我们所追求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它离不开民族文化的滋养与支撑,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现代化的道路及其实现方式作出科学选择。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没有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协调发展,即使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未必就高,社会状况未必就美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精神生活的丰富是并行不悖、相互促进的,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急剧增长。据统计,从1985年到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每人每年用于文化教育娱乐的消费性支出从11..26元增长到627.82元,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由8.7%提高到12.65%;农村人均年文教用品消费额由占消费总支出的3.89%增至11.18%,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人均收入的增长。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对文化产品数量、品种、质量、风格的需求必将不断增长,更加丰富多彩。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党的先进性,既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也由党的理想和信仰所决定。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始终把共产主义理想作为旗帜,引导党的前进方向,规范党员的行为。社会主义文化作为现阶段我国的先进文化,其主旨是倡导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人的智力水平和道德素养。用先进文化武装党的队伍,对于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始终保持先进性至关重要。文化水平和文化素质还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现代国家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有效管理现代国家需要先进的科技知识和人文知识,掌握先进的科技知识、人文知识是获得领导主动权的重要条件。领导现代国家的历史责任,要求我们党必须自觉地站在时代前列,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不断提高领导改革和建设的能力。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其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紧迫任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