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星星之火放光彩——欧洲华人华侨推介中医药见闻(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5-27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华侨华人世纪行

星星之火放光彩
——欧洲华人华侨推介中医药见闻(上)
本报记者 吴亚明 夏长勇
  5月的阿姆斯特丹,东风骀荡,鲜花怒放,处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这里,我们“华侨华人世纪行”采访团不期而遇了连台好戏:欧洲中药商会(European Chamber of Commerce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CCTCM)在这里宣告成立;神州天士力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在这里正式揭幕。我们也因此有机会看到了中医中药这朵奇葩在异域绽放出的神奇光彩,感受到了中医药工作者尤其是众多华人华侨长期以来付出的心力,更体会到了他们致力于将中医药推向世界的决心和信心。
  早上9点多,阿姆斯特丹运河边上的神州医药中心候诊室就坐满了患者,有华人华侨,但更多的是金发碧眼的荷兰人。
  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说:“别看现在的神州顾客盈门,17年前董志林医师刚创办中医诊所的时候,简直门可罗雀,直到有一天他用针灸疗法让一位荷兰老太太扔掉了拐杖,才逐步打消了一些人对中医中药的疑虑,他的事业也才有了转机。”
  董志林先生1981年从浙江来到荷兰。与所有初来乍到的年轻人一样,他一开始只是在中餐馆帮厨。因为他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而且有过在县医院工作的经历,帮厨之余,他应邀主持当地一家侨报《华侨通讯》的中医专栏。经过几年的历练,他萌生了开中医门诊的念头。在当地著名侨领胡志光先生的鼓励和帮助下,1986年,他终于在阿姆斯特丹较为偏僻的地方买下一栋房子,楼上当住家,楼下作诊所,开始他悬壶行医的生涯。
  十几年风雨兼程,十几年辛勤耕耘,地处偏远的小诊所如今已成为伫立于阿姆斯特丹商贸、旅游中心的神州医药中心,而且成为欧洲规模最大的一家中医药集团,不仅有诊所、中医大学,还经营中药和医疗器械的进出口贸易。神州医药中心宽敞明亮的门诊部面积达1350平方米,设有内科、皮肤科、妇科、针灸科、推拿科和中药房等,每天应诊的病人在150人次以上,其中不乏荷兰政府的高级官员,比利时、德国等周边国家的患者也常慕名前来。因为医务繁忙,针灸、推拿和皮肤科的病人需要提前一个月预约方能就诊。神州中心还致力于中医中药的教育,神州附设的中医大学强调将中医理论与欧洲特定的环境和疾病研究相结合,设有中医理论、中药方剂、针灸推拿和临床各科的专业课程,不但每年向社会输送60多名中医药专业人员,而且担任了荷兰大多数的中医药学会会员的再教育工作。
  创业的艰难是许多中医药开拓者共同的记忆。在伦敦金融区的一个会所,我们见到了陈晓轩先生,曾经是记者同行的他,如今已经拥有30家中医诊所,这些诊所分布在英国各地。然而,看似容易却艰辛,1994年他与朋友合伙开诊所的头一天,没有一个病患光顾。到了该打烊的时候,医生助理说:“老板,我买盒清凉油,也算今天开过张吧!”陈晓轩为此感动不已。但诊所的事业并没有因为主人的努力而一天天好起来,合伙的同伴一天天没有了信心,后来终于绝尘而去。逆境之中的陈晓轩并没有气馁,他一边维持着诊所的生意,同时又开了第二家诊所,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当记者问起当年是什么东西在支撑着他的信心时,陈晓轩说:“是中医中药,因为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将这中华文化的瑰宝与西方人分享。我们应该有一种使命感,就像传教士传教布道那样去推介中医中药。”(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