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重新审视“文明底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5-27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时代新语

重新审视“文明底线”
士心
  非典改变了我们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促使我们一下子把眼光投向了文明的“底线”: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勤洗手、管好宠物不随地便溺……许多本应在幼儿园阶段就该养成的习惯,现在却要用重罚、举报等办法,让人们接受有关文明的“再教育”,令人感慨。
  一些我们习以为常、视而不见甚至津津乐道的陋习,更是逃过了文明的“法眼”。用刚从自己嘴里抽出来的筷子给客人夹菜,那叫热情好客;在公共场合100米外看到对方就兴奋地大呼小叫,那叫礼貌待人;夏天满街“膀爷”上车、挤人,那叫率真坦诚……这种“热情好客”、“礼貌待人”,令外来者避之唯恐不及。
  有人说我们喜欢高声大嗓、围坐吃喝,这是风俗不同,没有优劣之分。但非典的流行却提醒我们:这些习惯,不但有文明不文明之别,更会影响公共卫生安全和国人形象。
  记得有一年去南方一个大城市,天气很热,虽然在小巷里也有人穿着不多,在自家门口纳凉,但在大街上、公共汽车里,却连穿背心的都没有,至少是一件短袖圆领衫。当时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这里的文明气氛,至今仍对那里存有好感。
  “底线文明”是人们在日常一举一动中培养出来、接触最多,别人最易感受到的文明素质。不难设想,一个在生活小节上处处注意讲究公德、不影响他人的公民,在他的心目中,助人为乐、适当为社会做奉献,就会被看作是很自然的事,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否则,文明建设势必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去年夏季北京市的年轻人开展了一个清除“膀爷”的行动,当时曾引起不少争议,认为是小题大作。但这一做法并没有错,文明就是要从这些小事抓起——非典让我们懂得了这一道理。这次出台的对随地吐痰予以重罚、举报乱倒垃圾者有奖等措施,就广为群众理解和欢迎。但应禁止的不文明行为绝不止这些。对有的不讲公德的行为,还要继续制定处罚规定;对饮食不讲究卫生等一时还不能立规处罚的不文明行为,起码也应像卫生部日前出台控制非典指导原则那样,请有关专家鉴别乃至进行全民讨论,全面审视我们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制定一个系统而具体的文明行为“指导原则”,指明哪些是文明的,哪些是不文明的,从娃娃抓起,大力宣传。同时在必要和可能的情况下,有一定的约束或处罚措施,让人们有起码的是非观念、文明标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