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厦门最近对外开放了第五航权——多些竞争才能快些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6-04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时评

厦门最近对外开放了第五航权——
多些竞争才能快些发展
白天亮
  近日,由新加坡一航空公司开通的新加坡经我国厦门至美国的航线正式投入营运。这是我国首次向外国航空公司开放第五航权。所谓第五航权,即经停第三国境内某点上下旅客或货物权。第五航权的开放在民航界引起反响。一种意见是,国内的航空公司还很脆弱,开放第五航权加剧了国际航线的竞争,航空公司难以承受,因此建议政府多些保护,暂缓第五航权在更大范围开放。
  然而,消费者是欢迎第五航权开放的,因为那意味着他们搭乘国际航线有了更多的选择。现在,消费者出国旅行如果有可能以选择外航的居多。这其中不排除一些人想体验一下外航服务、图新鲜的因素,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外航的票价通常要便宜出一大截。这最吸引消费者的“一大截”恰恰是国内航空公司最忌惮的。对此,我曾听过航空公司的一些解释,如外航发展得已很成熟,规模大,成本低,能以较低的票价吸引消费者。而我们国内企业相比之下普遍规模小、负债率高、人员多、利润薄,成本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明显降下去。如果外航纷纷进入,在国际航线上国内航空公司很难与其竞争,有可能失去这块市场,这将不利于整个中国民航业的发展。
  站在国内航空公司的位置上,限制外航的竞争,企业的经营状况也许真的会好一些,毕竟竞争没那么激烈,外部环境更好一些,也可能由此扩大规模、加快发展。但从另一个角度讲,或许正是有关部门基于种种考虑给国内航空企业太多的政策关照,结果使企业长期在一种“不自然”的环境下生存。因为有政府的种种关照保障,有托底,所以企业也不用下什么功夫来加强管理、挖掘市场、降低成本。如此保护反使企业多年没有太大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有步骤地开放航权,引入外来竞争,是不是反而能逼国内企业更好地面对现实?要生存就必须奋斗,必须自强。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给企业带来了生存的压力,也带来了发展的动力。因此,促进国内航空企业的发展,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认为民航仍是幼稚产业而多保护、少竞争;或者相信竞争的力量而少保护、多竞争。国内的航空企业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承受外来竞争还是个未知数。但一个事实是:近年来,民航业的种种进步,包括机票降价、服务改进、飞机增加,无一不是竞争的结果。就在不久前,民航实行政企分开,行业主管部门不再以制订有利于航空公司盈利的票价等手段来对自己旗下的企业“保护”。国内市场放松管制、加强竞争的结果是,企业并没有因此而陷入困境,各家企业反倒是纷纷拿出本事来改善经营、强化服务来吸引消费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