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大欧洲”既近又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6-04
第7版(国际)
专栏:

“大欧洲”既近又远
若昕
  有人认为,伊拉克战争的最大受害者是欧洲。乍听有些离谱,细想也并非毫无道理。这场战争分化了欧洲,使欧洲有了“新”、“老”之分。欧洲人近年来致力的政治、军事一体化进程变得更加复杂艰难。不过,人们也注意到,任何突发事件都不可能中止这一进程。即使在伊拉克战火纷飞的时刻,欧盟的制宪工作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最近,欧洲制宪委员会敲定了设立外长职位的事,共同外交至少在形式上将有所进展。接着,欧盟筹备了3年多的快速反应部队也传来佳音,15个成员国的国防部长日前宣布,欧盟现在有能力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危机。欧盟扩大也在正常进行之中,预计明年5月正式入盟的中东欧10国中,目前已有5国就入盟进行了全民投票,完成了必要的程序。这些虽是计划之内的事,但却表明欧洲人正朝着“大欧洲”的目标一步步前进。
  尽管如此,对于欧洲人来说,“大欧洲”确实是既近又远的事。实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大欧洲”是几代欧洲人的梦。然而,西欧与中东欧,除了他们的共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多民族性。因此,当中东欧10国完成了入盟谈判,当“大欧洲”初显轮廓时,它们却发现,欧洲的统一不仅要面对外来的压力,更要面对欧洲国家民族之间的利益纷争,而这种纷争将随着欧洲走向统一而变得更加尖锐。
  “新”、“老”欧洲的提法是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伊拉克危机中,根据对美国态度的亲疏划分的。此种提法听起来觉得荒诞,但也反映出欧洲国家间的差异与矛盾。这既有新老成员国之间的区别,也有大国和小国之间的矛盾。特别是伊拉克战争期间,中东欧10国在对伊动武问题上跟着美国跑,与法德这两个欧盟“轴心”国对着干,让不少人感到吃惊。
  从历史角度看,二战后,中东欧国家与西欧国家经历了不同的50年。西欧各国的政治经济融洽,战争在他们看来不可思议;而中东欧各国则对当时苏联的势力和南斯拉夫的流血冲突记忆犹新,更容易相信军事实力。战后50年中,在一些西欧人中滋生的反美、反战情绪,在中东欧则并不那么激烈。相反,中东欧国家对昔日苏联的影响仍心有余悸,一心想寻求美国的保护伞。
  因此,对于中东欧国家来说,它们最关心的是欧洲的未来和它们在未来欧洲的地位。就像冷战时期法国借助与苏联对话来抗衡美国,以维护自己的民族独立一样,中东欧国家也想借助美国,维护自己在欧盟中的地位。
  不可否认,由于各种矛盾和利益纠缠在一起,欧盟在未来的国际、国内事务中将分歧众多,25个背景和观点各不相同的成员,要实现“大欧洲”的目标尚需时日。
  当然,中东欧国家的最终利益毕竟在欧洲,对此,它们十分清醒,因此要求加入欧盟的立场从未动摇。它们明白,美国和北约可以保证其外部的安全,但要实现现代化,增强国力,保证本国的内部安全,还是要靠欧盟。从经济上讲,大部分中东欧国家70%的对外贸易是与欧盟国家进行的,它们与西欧的经济已经连成一体,由经济一体化走向政治一体化也是大势所趋。
  对于法德这些欧盟的“轴心”国而言,一个强大的欧洲,可以说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它们的命运早已与“大欧洲”紧密联系在一起。欧洲强,法德则强;欧洲一盘散沙,法德也成不了大气候。因此,法德会竭尽全力,推动欧洲的一体化建设。
  多少年来,欧洲在一体化道路上遇到过种种障碍,有过许多磕磕碰碰,但也从没有后退过。人们有理由相信,为实现“大欧洲”之梦,欧洲人将在政治和军事一体化的道路上继续顽强地走下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