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吴德仁:一辈子 两件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2-14
第6版(新农村)
专栏:乡村人物

  曾经是名优秀的农大学生,因出身不好,中途退学;曾经是名优秀的教师,因家庭所累,辞职务农。然而,他对孩子们的关心始终如一,对钻研农业科技,帮乡亲们发家致富的热情丝毫不减——
吴德仁:一辈子 两件事
魏久纯 林晓军
  7年前,黑龙江省海林市建设莲花水电站。该市二道镇东沙村的大部分耕地被莲花湖淹没,人均耕地由4亩减到1.65亩,村民收入也随之下降。2002年,东沙村部分农户靠种植平贝每平方米收入上百元,日子变得好过了。说起这些变化,村民们都说要感谢一个人,他就是东沙村村民吴德仁。
  在他的家中,笔者见到了这位66岁的老人。老人平淡地叙述了他一生的苦乐。195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东北农学院,只因出身问题,不到一年,就被劝退学,回乡务农。回到生产队后,他买了农业大学的函授教材,结合种植实践,刻苦自学。自行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粮食产量,成了队里未任命的农业技术员。
  1970年,他当上了民办教师,中学的数学、物理他都教过。如果发现哪个孩子没来上课,晚上他一定去学生家给孩子补课。由于工作出色还被评为海林县优秀教师。20世纪80年代初,参加全省教师统一考试,他所考的物理成绩在全镇物理教师中名列第一。但他始终未能转为公办教师。1983年实行联产承包,家里的地需要种,三个女儿尚未成家。由于年龄等多种原因,他转为公办教师的愿望已成泡影。已是46岁的他和老伴商量后,决定辞去民办教师职务。消息一传开,学生们都舍不得他,一个孩子含着泪说:“我就是奔着老师您才上学的,您要是不教,我都不想念了!”
  离开了心爱的学生,吴德仁和老伴除了种地,还上山砍木耳段种木耳,自己看书搞木耳菌,“我就是现学,也比别人快。”老吴就是有这个自信。在他的带动下,本村及邻村的许多农户靠种木耳发了家。从那时起,他被推举为科技村长,东沙村在许多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中都走在前头。他经常手把手教,亲自到地里指导。看到村里大豆不好卖,他用提纯复壮等方法改进种子,再把种子以普通大豆的价格卖给村民。短短几年,东沙村的大豆更好卖了。林口县五林油厂一个采购员道出了原委:这个村的大豆出油多。吴德仁因此年年被评为优秀技术员。只有92户人家的东沙村,在全镇9个村中户数最少,存款额却多年排第一。
  业余时间,他依然不忘为村里的孩子辅导功课。他说:“每当孩子看到我,行着队礼说‘吴爷爷好’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幸福!”
  1996年莲花湖蓄水后,村民尝试许多新项目,大都失败了。2000年,吴德仁自费出去考察,学到了平贝的初步种植技术,回来后投入1万多元试种,多次跑海林、牡丹江查资料、搞试验,就这样摸索出一整套经验,当年收回了成本。现在村里种植平贝的已由12户发展到20户。村民徐春芳,外号“徐大晃”,从小娇生惯养,成家后仍游手好闲,自家地包出去了,负债累累。2001年,吴德仁主动找到他,要帮他种平贝脱贫。徐春芳说:“吴叔,我没地不说,连买种子的钱都没有!”吴德仁就在自家地里划了一块,还拿出1000元买种子,并承诺只要按他说的认真干,挣钱后只还本钱,赔了算他的。一年后,徐春芳不仅还清了外债,还打了地基,准备盖新房。现在,“徐大晃”的外号已没人再叫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