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惊闻“非典文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6-06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快人快语

  惊闻“非典文化”
  印荣生
  抗击非典,冒出来一个新词:“非典文化”,还不是口头说说而已,而是被赫然地印在了一些媒体的版面上。如某地方报纸刊登的一篇关于北京人面对非典的文章中,多处使用了“非典文化”一词。文章报道了北京人面对非典,如何用轻松幽默的短信调戏非典、痛中找乐。这就叫“非典文化”,并说这种“非典文化”充分体现了北京人特有的智慧和幽默云云。我对北京人特有的智慧和幽默一直没有怀疑过。只是对这种调戏非典、痛中找乐的冠名不以为然。冠名事小,文化事大,于是,就想借这个机会说两句。
  文化,是一个很神圣的字眼,在辞典上,“文化”一词的释义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文化的帽子不能随心所欲地张冠李戴,否则不仅会玷污文化,还会贻笑大方。先前有人把厕所里的乱写乱画称之为“厕所文化”;把迷信愚昧的魑魅魍魉称之为“鬼文化”,还由此弄出好几个鬼城来;把餐桌上的污言秽语称之为“酒文化”;把马桶的变迁称为“马桶文化”。还有什么“麻将文化”、“烟文化”、“性文化”……好像文化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而且只要这么一“装”,有了一个“文化”的名号,丑陋、庸俗甚至肮脏的东西,就立马变得光彩照人,就能名正言顺地为经济搭台唱戏了。
  非典,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疾病,它怎么能跟“文化”亲密接触?如果非典能和文化粘合在一起,弄出什么“非典文化”,那么,这“文化”就不仅仅是个筐,简直就是个无须分类的“垃圾箱”了。什么脏东西、毒东西都可以往里装了。由此及彼,什么时候冒出些诸如“艾滋文化”、“牛皮癣文化”来,也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了。
  对文化一词,我们真该好好斟酌一下后再用。特别是作为传播文明的新闻媒体,更应力戒生造词汇,力求用准、用好每一个字眼。但愿非典不再和“文化”亲密接触,别让非典感染了“文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