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阅读
  • 0回复

饶阳县农业合作社搞好生产管理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3-02
第2版()
专栏:

饶阳县农业合作社搞好生产管理的经验
中共河北省饶阳县委员会书记 柴锐
饶阳县是老区,早在1943年,即出现五公乡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1954年农业生产合作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55年全县发展到255个社,入社农户占全县总农户74%强,而且90%以上的社增产一成至三成。自从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和中共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发表以后,更振奋了人们的心情,形成推动合作化高潮的巨大动力。这时全县出现了合作化新的高涨形势。不少的原来打算再看一、二年的农民,也都纷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全县入社农户很快就达到总农户的99%以上。社的规模也在原来的基础上随之扩大,合并为128个社(其中乡社24个,连村社2个,一村一社102个)。这些社都在今年一月份转成了高级社,实现了全社会主义的合作化。县委根据这一新的变化,紧紧地进行了高级社的整顿巩固工作。
划分耕作区,搭配耕畜农具
各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在转向高级社的同时,大都吸收了新社员或进行了社和社的合并,都比原来扩大了。因此,转高级社以后,必须先对生产资料的使用管理进行妥善的安排,否则便会造成混乱。如宋桥乡社耕作区没有划好,社员向外送粪不积极。为了防止在生产方面发生混乱现象,给高级社大量增产打好基础,县委领导全县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土地,本着有利生产便于耕作的原则,根据生产队劳力多少,土地的好坏、远近,适当搭配到了队。各社在安排土地划区以前,首先进行了土地登记,弄清那个方面各类性质的土地有多少亩,大部社并绘了图,然后起草出划区和搭配到队的方案,经过生产队和全体社员讨论修改,最后搭配到队。一般的都进行了到地丈量,指给生产队地边。这样作的好处是:能够防止地亩数量错误和耕种遗漏的现象发生。各社土地划区有两种形式:一是全社土地性质好坏差不多,种植一种作物的社,采取按方向划分耕作区,土地离那队近即分配给那队。这样便于耕作,节省劳力;第二是,一般社根据土地性质好坏以适合种植一种作物的土地,划好一个大区,再划几小片,分给几个生产队耕种。一个生产队分几个大区内的几片土地,零星地能调换者,社和社进行调换,不能调换者,那队种着有利分配给那队。这样作的结果,便于机耕倒茬,便于种植大片作物;同时各队也都有种植各种作物的土地,避免了社员忙、闲不均的现象,同时还便于队和队开展评比竞赛。(二)牲口,一般社是根据各队的土地亩数,按着牲口强、弱,和骡、马、牛等进行适当的搭配。搭配的办法是一般是不动,个别调整的办法。再一种办法是各队根据土地亩数把强弱相等价款相当的牲口数,搭配到队,实行包干。包干的办法,一种是牲口死亡、赔赚由生产队负责,一种是社、队同时负责。(三)农具,一般大农具根据各队原来多少,多的外调,不足的由社调配;小型农具,由社员自带自修。依据上述原则和办法,经过社员反复讨论、协商,目前一般社都已经安排妥善,这就给巩固高级社实现增产打好了物质基础。
搞好生产规划,发挥社员的生产积极性
由低级社转成高级社,在生产关系上起了重大变化,彻底解放了生产力。因此,社员出现了空前未有的劳动积极性。但开始有些社的干部看不到这一点,有的虽然已经看到,但是没有很好利用和发挥。例如扬池乡社,社员们都抢着参加农活,而社干部没有本着大量增产、进一步精耕细作、增积肥料的精神,去给社员安排农活,而采取了轮班干活。思杏村乡社每天早晨几十个社员堵着社长门口要活,社干部给社员找不出活作,这样就难以提高产量,达到高级社的巩固。为了适应高级化后社员出现劳动积极性的情况,达到社社增产,从增产来巩固高级社,县委首先根据省、地委的指示,制定了全县增产指标,特别是实现增产的措施,让各区、乡、社进行讨论并制定自己的计划。但是开始不仅社员而且社干部存有保守思想,对实现大量增产没有信心。县委便采取了找肥源、算细账和通过典型事实教育的两种办法,扭转了保守落后思想:一、挖掘肥源算细账使人们看到增产的潜力,找到奋斗的方向。开展的办法是从社干部到社员人人下手找肥源,全县共找到了30多种肥源,社社都找到亩施万斤以上的肥料,比过去施肥增加九倍,有的社达到2万斤以上。二、通过总结增产典型用事实来教育农民。县委突出总结了南官庄旱地棉花亩产280斤,西里满友好社的山药产量8,000斤和固店大量种玉米实现增产等经验,教育大家打破了保守思想。因此,全县按国家种植计划增种了山药和玉米等高产作物。全县由原来各社种玉米80,077亩的基础上增种到212,746亩,只这一项即能增产700万斤至1,000万斤。通过这些方法,提高了干部和社员思想,经过反复修正,各社都制定出增产的规划指标,总合各社全县保证产量是:粮食作物平均亩产343.6斤粮食,增产二点四倍。棉花亩产121斤,增产一点七倍。花生亩产445斤,增产一倍。按照各社的生产规划,一般社每个劳动日能分3至5元。
全县在搞好生产规划的基础上,由13个社提出开展社会主义竞赛的倡议,社社都在倡议书上签了名。一般社目前也开展起队和队、社员和社员的竞赛,进一步鼓舞了社员劳动积极性。从而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空前未有的生产高潮,在冬季80%以上的劳动力投入了积肥。根据10天的统计,全县就积肥35,000万斤,相当全县1955年四个月的积肥量,到处是积肥、送粪的人群。当前都在开展耙地保墒工作,畜力少的社就用人拉耙盖,人担送粪。三区各社已经作好开渠准备,部分社已经开始打井。从此全县各社找不到活的现象绝迹了。一般社员说:这么干准能增产,社也成了铁打的。
搞好劳力的组织和使用
全县实现全社会主义合作化,和开展农业增产运动之后,出现的新问题是,表面上看是轰轰烈烈,实际上有些社劳动效率不高。如有些社送粪筐装不满就担起来跑,这就浪费了劳力,降低了劳动效能,而且影响到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合理性。为了解决这问题,县委从以下几个方面领导各社进行了劳力规划:(一)首先是做好编队划组的劳力组织规划,树立责任制,消灭无人负责的现象。为此,县委总结了初级社中大社这方面的经验,向各社进行了推广,因而一般社划队编组中没发生多大问题。一般社的作法是社务管理委员会下设生产队,队内设队长、政治、妇女、技术付队长各一人。一乡为一社者有两种方法:一是以村为单位设大队,二是由该村管委会委员组成小组进行领导。编队过程是,由管委会在作好全社劳力组织的基础上,作出划队的方案,以后交由社员讨论通过。这样有计划有领导地来作是成功的。原来是大社的,有的仅是作了个别调整,避免了因为大变动影响生产的现象发生。在划队中的劳动规划上,一般是首先把全社党、团员骨干力量,壮弱劳力,技术高低,孤寡老弱户以及入社的地主、富农各多少,做好统计,而后再参照社员的住地、人事关系,把这些户适当的进行搭配。这样作的结果是:使各队都有一定的党、团员贫农骨干,使队队都有壮弱劳力和技术高低的社员,便于分配农活指导技术,孤老户适当的分布,便利给他们安排农活,进行照顾,避免了有的队孤老户过多,造成没人做活或只有少数人能作重活的现象。把地主、富农、以及被管制的反革命分子适当分布开,防止他们进行破坏,便利社员对他们的监督、改造。除此以外,有些社还单设了青年突击队。小组的划分上,五公社采取了按农活性质编组的方法,即在搞好劳动自报的基础上,如单编使牲口小组(并把牲口、农具进行编号)、积肥小组、主要管理山药小组,编好组后,并根据不同性质进行不同的技术训练。这样的好处是责任明确、固定作业连续操作,便于发挥社员的专长,发挥创造,提高劳动效率。(二)为了适应高级社按劳取酬的新情况,使劳动报酬更加合理,在和实现高级社的同时,县委以五公乡农业生产合作社为重点,搞出了劳动定额农活分级的样版,然后召开了全县社长和劳动定额委员会主任的会议作了介绍推广,因此全县普遍进行了劳动分级定额。一般社进行过程是:首先把所有农林、畜、副业、工活,逐项进行登记,并分为整地、播种、定苗整枝、中耕收获、拉车、打场、积肥施肥、副业等项别,然后以劳动定额委员会或社委会,吸收生产队长参加,依照一个中常劳力一天所能完成的数量、质量,分别制定出各种农活的劳动定额,即“一日工作额”,并且把不同农活根据轻重繁简脏净分为若干等级。制定好后,由有讲解能力的干部向社员进行讲解,并且组织社员精细的讨论修改,最后定案。其中分为两种定法,一种是一级为最轻活,最高的九级,是技术重活。第二种是:最高级为轻活,最低为重活。根据农业技术不断发展的趋势,采用第一种方法较好。在分级的差额上,一般社开始采用差额较小。如五公乡社以制定的五级活为标准,如一人完成五级农活的一个定额,为一个劳动日,完成六级农活的一个定额,为1.05个劳动日,完成四级农活的一个定额的时候,则是0.95个劳动日。每级相差0.05个劳动日。而且一般社在制定劳动定额的时候,还注意了分别远近地,土质条件,牲口农具好坏,分别制定不同定额。如使用双轮双铧犁耕6亩为一个定额,七寸步犁,即4亩为一个工作定额。送粪近地11车,中地8车,远地5车为一个工作定额。劳动定额农活分级搞好后,一些社便开始按照执行起来,这就同时实行了计件工作制。现在未完全搞好劳动定额和生产规划的社,农活上也注意了实行包工按件记工的办法,实际执行的结果,克服了窝工浪费,提高三分之一的劳动效率,劳动计酬更加趋于合理。(三)和这同时,一些社还发动社员搞了劳动自报制,定出全社施工计划和包工包产方案,这便给巩固好社实现大量增产奠定了有利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