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阅读
  • 0回复

春泥甘护生命花——空军医护人员援助小汤山医院抗非典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6-14
第8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春泥甘护生命花
——空军医护人员援助小汤山医院抗非典纪事
  为共同抗击非典病魔,4月底,来自沈阳、兰州、济南、南京等空军医疗单位的50余名医护人员飞赴北京,投入到了抗击非典战斗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西郊机场,记者见到一张略显憔悴的脸庞。她就是兰州军区空军473医院援京医疗小分队的护士叶萍。问起缘由才知道,原来,来北京前,她父亲还躺在病榻上等着她签字做手术。
  叶萍的父亲今年66岁,年轻时支边到了西北,生养了一儿一女,儿子远在千里之外的甘肃玉门工作,老伴已早早去世。如今年老体弱,身患冠心病、前列腺炎、胆结石等疾病,全靠女儿叶萍照顾。4月底,老人的前列腺炎不断加重,住进了医院。主治医生决定在5月初实施手术。恰在此时,医院组建援京抗击非典医疗小分队。叶萍左右为难:一边是生她养她、身患重病的父亲,一边是抗击非典的斗争,去北京一定会落下“不孝之女”的名声,不去吧,又有愧于党的培养。
  晚上下班,叶萍来到父亲的病榻前。细心的父亲发现一向爱说爱笑的女儿情绪低落,关切地问:“今天咋啦?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叶萍没有回答。在父亲再三追问下,叶萍支支吾吾地道出了心中的酸楚:“今天医院动员了,决定抽调10多名医护人员去北京抗击SARS,在护士队伍里我算是中坚力量。如果去吧,你的手术怎么办……”父亲深明大义:“我是需要你留下来照顾,但北京躺在病床上的非典患者更需要你,爸爸一人的需要,哪儿比得上上千患者的需要!不行,我推迟做手术,你放心地去吧,不然你留在家里心里也不踏实,到了北京可要注意身体!”叶萍最终还是带着父亲的嘱托踏上了赴京的旅程。
  5月中旬,小汤山医院第一批病人康复出院的时候,15病区护士王玲迎来了她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组织上正式批准了她的入党申请,吸收她加入中国共产党。
  初到小汤山医院时,21岁的王玲是这个病区年龄最小的医护人员,也是济南军区空军“霸王花”五姐妹中唯一的一名团员。因为她不是党员,所以每次在领受艰巨任务的时候,姐妹们就常以一种严肃的口吻告诉她:“你不是党员,年龄又小,让我们来吧!”对此,王玲很不服气,心里暗暗憋了一股劲。
  接收病人前,病房布置工作十分繁重。王玲总是忙前跑后,干完自己分内的活又去帮别人,样样活她都主动去做,从没说过一个“累”字。就在15病区开始接收病人的当晚,王玲主动找到病区的主任和护士长:“我是传染护士,自我防护能力比她们强,临床经验比她们丰富,应该值第一班。”
  10床是一位只有19岁的男孩,由于他在北京其它医院长时间治疗,导致血管干瘪、难找,能不能保证正常输液成了医护人员的老大难问题。王玲自告奋勇第一个给这位患者输液,她拿出平时练就的“暗光输液”绝招,一下子就“一针见血”,让患者和大家对她刮目相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