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一个小组的规划和它的遭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3-05
第2版()
专栏:

一个小组的规划和它的遭遇
本报记者 范荣康
沈阳第三机床厂第二车间今年的主要任务是加工1K36车床的部件,定额工时已经由过去的678小时压缩到472小时。但是,厂里又下了新指标:每个工人每个月平均至少完成305小时的工作量,全厂才能提早一年完成五年计划。而每个月的实动工时一般都是204个,这就是说,每个工人每个月要在204小时里完成305小时的工作量。
新的指标没下来以前,车工一组的工人们想:在每月204个实动工时里完成257个小时的工作量还是可能的。但现在要求完成305小时的工作量,就不敢保证了。
小组里开会讨论这个指标,酝酿制定个人的和小组的规划。车间的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和车间主任都参加了会。谁也不敢说每月订257小时的工作量就不保守了;同样,谁也不敢说把每月的工作量提高到305小时,究竟有什么根据。会议僵住了。
组长张国斌等在一块研究,认为仅仅号召订先进的规划是不行的;没有切实的根据和保证措施,订出来也是空的。大家都同意要订先进的规划,就要抓先进的办法。他们回忆了去年在那些部件上推广过那些先进经验,效率提高了多少,还可以扩大应用到那些部件上去;还可以推广那些新的先进经验,效率还可以提高多少;生产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合理的地方可以改进,效率又可以提高多少。这么一想,一算,心里大体有谱了。
第二天开会换了个方式:先找方法、找根据,再提指标。大家帮车工周泽相算账。根据车间的计划,周泽相1956年主要加工1K36车床上六角刀台的支架,定额工时是55分钟。周泽相说他可以用35分钟的时间完成,根据是他见过别人加工这种部件,改进一个钻具,可以缩短工时20分钟。大家又帮助他研究,认为还可以采用苏联强力内孔车刀、强力外圆车刀等先进经验,有25分钟也可以完成。张国斌也曾加工过这种部件,把他4个爪的卡盘改为3个爪的卡盘,一齐动作,可以省去5分钟的找正时间。大家建议周泽相也学习这个经验,那么,加工这种部件有20分钟也就行了。周泽相考虑了大家的意见,认为用20分钟的时间来完成六角刀台支架的加工任务是有把握的。在这个基础上,他提出全年平均每月可以完成434小时的工作量,大大超过了厂里的指标。
这种“一人规划、人人帮助”的办法,集中了群众的智慧,把各种先进经验和改进生产的建议,运用到每一个人的具体工作中去,使每一个人的生产规划都能达到先进的指标。车工一组全组13个人的规划,都是这样制定的。总计全组要在110种部件上推广9种先进经验,平均可以提高效率50%;已经提出7件合理化建议,根据对已经加工的部件的研究,认为还有26处可以改进的地方,还可以提出26件合理化建议,估计可以提高效率25%。把这些加起来,得出的结论是:全组可以提前1年零2个月完成五年计划;估计到6月份修正定额,会把现行的工时定额再压缩30%,还可以提前1年零139个小时完成五年计划。
在车工一组的小组规划和个人规划里,还特别强调了又好、又省。过去,他们的废品率曾经到过6%,对降低原材料消耗也不大注意。这次,大家研究了过去废品率高的原因,决定今后要严格检查每一道工序和第一个活,检查工具、图纸和工艺文件,加强相互间的检查,由小组出面同检查员订立合同,密切工人同检查员的联系,并且建立废品追根会,防止再出废品。又针对小组成员的技术等级一般都不高的情况,决定成立4个技术互助组,又指定3个专人负责帮助组内3个年纪最小、工龄最短、技术等级最低的工人。他们制定了这些措施,保证第一季度废品率不超过0.3%,第四季度不超过0.13%。在节约方面,除了减少废品损失外,还提出要在3种部件上采用徐连贵套料刀,节省54公尺原料,要爱护工具,节省材料费674元,还建议行政上解决几种部件料大的问题,节约金属。
车工一组的小组规划和个人规划都是先进的,比较全面,也切实,工人们执行规划也很努力。远在1月里,规划还没有订出来,他们就根据酝酿的内容来改进生产。小组参加了厂里的班组竞赛,每一个工人都参加了同工种竞赛。技术互助组非常活跃,许多达不到定额和不能保证质量的部件,经过技术研究组研究和车间技术组帮助,都已经达到、甚至突破了定额,保证了质量。9种先进经验已经推广到70种部件上,合理化建议已经实现了5件,1月份废品率只0.22%。
可是,车工一组1月份没有完成生产计划,拉下了235小时的工作量。根据规划来检查,2月份的生产计划也完不成。这是什么原因呢?
最主要的是待料。1月份,因为待料,张国斌有40多个间断工时,周毓辉有30多个待料工时。2月1日到5日,全组有三台机床停工待料。
这个情况,工人们在酝酿规划的时候,就提出来了。可是,当时领导车工一组制定规划的同志没有正视这些困难。他们把工人实事求是地提出来的困难当着“思想阻碍”去批判,认为工人们是“错误地认为管理工作还是1955年那样不能改进,”是“对毛主席的指示领会不够”,是“用旧眼光看新事物”,硬把工人的思想“统一”起来,承认这些都“不算问题”。
结果呢,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矛盾,并不因为那一个人说它“不算问题”,就自行解决了。规划刚订出来,就待料了,工具供应也来不及了。
当然,在困难面前踌躇不前,也是错误的。正确的办法应该是一方面积极改进管理工作;一方面引导群众发挥主动精神,来克服这些困难。车工一组的工人们在酝酿规划的时候,曾提出机床检修质量不高,老出毛病,订了规格怕实现不了。后来经过争论,大家认识到机床老出毛病不光是因为检修质量不高,同平时维护保养不好也有密切关系,在规划里就订了几条具体措施。结果,车间里提高了机床检修质量,工人们根据自己的规划维护保养,机床老出毛病同达到生产指标的矛盾就解决了。
从车工一组制定和履行规划的过程中,可以得出两条经验:第一,规划不仅要先进、全面,也不仅要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而且还应该估计到生产中可能发生的困难,采取有效措施去克服这些困难。抹煞实际上存在的困难,把规划建筑在假想的基础上是错误的。第二,领导者的任务不仅在于帮助群众制定出先进的规划,而且应当同时相应地改进企业的管理工作,来保证群众实现规划。否则,任凭再好的规划也要落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