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加快黄河流域造林速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3-06
第2版()
专栏:

加快黄河流域造林速度
林业部造林局工程师 刘家声
黄河流域的森林面积仅占整个流域面积的1.8%,长期以来形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水旱灾害连年不断,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现在,全国人民瞩望的根治黄河工作就要开始了。根治黄河水害的任务,要求在黄土高原广泛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造林就是保水保土的最经济、最有效的一个办法。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规定,从今年起,12年内绿化全国一切可以绿化的荒山荒地。因此加快黄河流域的造林速度,尽快地绿化黄土高原,不但对于治理黄河有重要意义,而且也为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所迫切需要。
现在,黄河流域各省,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半社会主义的农业合作化,这一新的形势为加速黄河流域的绿化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当千千万万农民知道造林将给他们带来幸福的生活的时候,他们就会踊跃地为绿化事业作出伟大的努力,创造出惊人的奇迹。甘肃省贺兰县黄河两岸40里长的护岸林,原计划在三年完成;但是在合作化以后,千百万的农民用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
黄河流域的农民多年来在同自然作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甘肃省天水市田家庄、武山县邓家堡、山西省阳高县大泉山、陕西省米脂县杜家石沟,过去都是“天旱庄稼不长,雨涝又要成灾”的地方,解放后,这些地区的党的组织和政府领导群众植树造林,再加进行了田间工程和沟壑治理工作,结果就基本上制止了水土的严重流失。过去的荒山秃岭已经成为绿树葱笼、花果满山的地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显著提高。这些地区的经验证明,只要坚决依靠群众,发挥农民的生产热情,积极推广群众中的丰富经验,就一定能够加快黄河流域造林的速度,使黄土高原早日绿化。
黄河流域造林的初步轮廓是:在7年到12年的时间内,在黄土高原造林12,208,900公顷,封山育林8,880,700公顷。这说明我们的造林工程的规模是多么巨大。
黄河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根据地形构造和土壤侵蚀性质,大体上分为4种地区。按照这个区分,就要对于森林复被率(即森林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提出不同的要求:(一)丘陵沟壑区:面积约为232,44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最严重,每平方公里每年泥沙冲刷量为5,000—10,000公吨。在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陕北、晋西,森林复被率应该达到40%左右;延水、泾河、北洛河、无定河上游及甘肃东北部、山水河、祖厉河流域,森林复被率应该达到30%左右;渭河和汾河流域、晋南、豫西及伊洛河流域,森林复被率应该达到28%左右。(二)高原沟壑区:面积26,900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每年泥沙冲刷量为4,000—9,000公吨。这个地区的森林复被率应该达到28%左右。(三)土石山区:包括黄河中游的山区,其中还有水土流失轻微的残林区,面积85,400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每年泥沙冲刷量为1,000—5,000公吨。这个地区荒山荒地多,可开垦的农田较少,森林复被率应该达到40%以上。(四)风沙区:包括黄河流域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边缘一带的风沙区,面积为28,410平方公里,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虽然较少,但是风沙灾害严重,森林复被率应该达到40%左右。
黄土区水土保持的根本问题,是对于沟壑的改造和利用,因此在黄河流域造林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森林去固沟、护坡、保“梁峁”。为了实现这个要求,必须在黄土区分别营造护坡林、沟底防冲林、沟头防护林、水源调节林、梯田和阶地防护林、水库防护林和护岸林、防风固沙林、护田林。
营造水土保持林除应该采取乔灌木混交、密植的措施外,在树种上首先应该选择生长快、收益早、蓄水保土作用大的树种;同时要兼顾到树种的材质,以便满足国家和群众用材的需要。因此,在黄河流域,可以栽植洋槐、榆、杏、胡桃、油松、杨、柳、橡、栎、桑、柿、枣、苹果、梨等乔木和柽柳、柠条、酸刺、狼牙刺、胡枝子、紫穗槐、沙柳(这是适于风沙区的主要固沙灌木)等灌木。
必须注意,水土流失的因素是复杂的,林业方面的措施必须在农业、林业、水利和畜牧的统一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以便发挥农、林、牧、水利综合性的水土保持作用,更有效地减免水旱等灾害,保证农业的增产和水利、工业建设的安全。
造林事业的大发展,要求种苗的充分供应。过去,黄河流域各省的母树调查工作做得很粗糙。为了适应造林发展的速度,各地要抓紧进行母树的调查、观测,摸清种源,掌握树木结实的规律(如丰歉年,成熟期),有计划地组织种树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优良种子的供应。
育苗工作也必须大大加强。除国营苗圃要改善经营管理,发挥现有生产潜力,增加育苗数量外,还要求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苗圃,培育树苗。
造林之前,要对当地具体条件(包括土壤、气候、地形、林种、树种、种苗供应等)进行细致的调查,并且对每一个工序所需用的人力、物力进行周密的计算,定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作为施工造林工程的依据。特别是1956—1957两年中,一定要做好调查设计工作,为今后大规模造林奠定有利的基础。
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旱,水分不足,要绿化荒山,有些地方,应该先进行土壤改良工作,利用种植牧草、栽培灌木,或者在山坡上先挖水平沟、挖大坑蓄水保土等办法,给造林和幼苗的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为了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一定要按照正确的工作程序造林。调查设计、采种育苗、整地、栽植、抚育,这是一般造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作程序。但是几年来,许多地区没有完全按照工序办事,有的造林不整地;有的造林不抚育;有的不经过调查设计,盲目造林,有的违反采种、育苗和栽植等技术操作要求,所以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很低,造成“造林不见林”的现象。今后,造林既要保证数量又要保证质量。因此特别要注意造林前的整地和造林后松土除草工作。在造林后的一定时期,还要检查成活率,按照幼林的成活情况,进行必要的补植,同时加强对幼林的保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