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滴道煤矿推行了一班采煤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3-06
第2版()
专栏:向先进生产者看齐

滴道煤矿推行了一班采煤制
本报记者 方青
矿井里的生产一般都是三班制,就是8小时一个工作班,一昼夜分三班,算作一个循环。我国矿井过去都是两班采煤,一班准备。随着井下机械化作业程度的提高,苏联推行了一班采煤制,就是两班准备,一班采煤。现在鸡西矿务局滴道煤矿第二行政坑二斜井采用的一班采煤制,就是苏联煤矿管理的先进经验之一。
为什么把采煤时间缩短了一半,反而成了先进经验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访问了滴道煤矿的李矿长。他这样介绍二斜井的工作情况:按煤层的构成,目前正采到17层18层,各有一个用截煤机的采煤场子。工作面有82公尺,煤层从90公分到1公尺厚。这个采煤场子,就是在82公尺长1公尺高的煤壁上向前推进。为要把这里的煤拿出来,得作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没有操作之前,得先创造容身的场所,就是用很密集的坑木把头顶的岩石层支撑起来,以免塌陷。在靠近绞车道的地方,还要垒石垛支撑岩石。接着便搬运和检修截煤机,并开始截煤。就是用截煤机从煤壁的最下层伸进1.8公尺,割出一道缝隙,再铺设运输用的煤溜子,这才在煤壁上层钻孔、爆破,把煤崩落下来,就可以从煤溜子上输送到煤壁的一端,装上煤车运走。这算是一个循环。第二天再开始工作的时候,又重新清理采煤场子,并且跟着煤壁的前进,继续向前支柱,安置截煤机铺设煤溜子……这就又进入第二个循环了。
按着这个操作顺序看:所谓采煤的时间,只不过是从爆破开始,煤壁塌落后,就用煤溜子把煤运出来。另外,需要大部分时间去作移置和检修机器、运输木材、支柱、垒石垛钻孔等等。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既繁杂又细致,稍一疏忽就会直接影响采煤。所以,用三分之二的时间作准备是完全合理的。
滴道煤矿的第二行政坑二斜井过去两班采煤的时候,由于准备时间不够,工作质量没有保证。因为支柱没有弄好,发生过岩石塌落事故;截煤机没有充分时间检修,又经常在操作的时候发生故障。两个采煤班各顾各,互不相关。在80公尺长的工作面上,每一班干40公尺,各班自己截煤、爆破、运输,把一套完整的工作分成两班作,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人力。比如爆破之后,要有一定的通风时间,把好空气抽进来,代替火药味和飞扬的煤粉。爆破的次数多了,通风的时间就会延长。每个采煤班,只要是用煤溜子运输,这个溜子口上就必须有一个人看管,把溜下来的煤准确地装到煤车上。两班采煤必须由两人看管,如果把采煤时间压缩到一个工作班,一个人也完全可以作好。再把范围扩大一点,17层18层这两个采煤场子的煤装车以后,得走同一条绞车道。他们过去都是两班采煤,而每一昼夜只有三个班次,不管怎样,总有一个班次是两个场子同时采煤。因此,两个采煤场子常常互相争车皮,争绞车道,值班班长只好到车场子里来调解纠纷,甚至整个工作班都呆在车场子里。推行了一班采煤制以后,不仅这个矛盾解决了,而且他们计划再开辟一个采煤场子,来共同使用这条绞车道。
在推行一班采煤制的过程中,党委抓紧进行了集体主义的教育。因为过去两班采煤是各顾各,只管本班多出煤,有时就不顾工作条件,不为下班准备条件。现在不同了,两个准备班,都是为采煤班创造条件。第一准备班要运输坑木,就有一部分给其他两个班用;第二准备班钻孔,也要把角度、距离掌握好,这是为采煤班爆破的时候能够准确地把煤崩碎;而采煤班尽量多采煤,成绩又是三个班所共有的。把这个关系弄清楚以后,在操作中完全证明了:互相间再不争夺了,而是每个人都把自己担任的工作和提高采煤率的总效果联系起来,几十个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
这两个采煤场子从1955年5月开始实行一班采煤制,到12月份为止,人员从114人减到94人;每一个工的采煤效率,从3吨左右提高到4吨左右,成本比计划降低14%左右。采煤场子很整齐、干净,事故大大减少。
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实行一班采煤制呢?
李矿长说,凡是煤层倾斜程度不超过45度,从50公尺到150公尺的工作面,而又是用坑木支柱的采煤场子,都能推行一班采煤制。除去以上自然条件外,还要有切合实际的作业规程,按循环图表操作,有各种经营管理制度,劳动纪律非常严格。也就是说,实行一班采煤制,就必须把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一步。滴道煤矿是学习一公尺层苏联先进管理经验最好的矿。李矿长说,如果先实行了一公尺层苏联先进管理经验,就给推行一班采煤制奠定了坚强的基础。滴道煤矿今年准备在16个采煤场子里推行一班采煤制。李矿长认为其他矿的大部分采煤场子,也是能够实行一班采煤制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