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把生产规划放在先进可靠的基础上——中共河北省第一次区委书记会议旁听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3-07
第2版()
专栏:

把生产规划放在先进可靠的基础上
——中共河北省第一次区委书记会议旁听记——
贺笠
在中共河北省第一次区委书记会议上,我们看到了河北省合作化的巨大成绩。河北省已经完成了完全社会主义的农业合作化,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展开了空前未有的生产热潮。河北全省今年的增产计划要求粮食比去年提高36%,总产量达250亿斤,超过五年计划1957年国家指标29%;棉花比去年提高31.79%,总产量将达9亿斤,超过五年计划1957年国家指标20%。按照今年的生产指标,河北省历来的缺粮情况将得到很大改善。
河北省的农业合作化,给今年的农业生产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但是,也由于合作化的迅速发展,有些地方的干部,只注意了合作化的高潮,而对于紧接着相随而来的生产高潮准备不足。因此有不少地区合作社在制定生产规划的时候,比较粗糙和不切合实际。生产规划是合作社前进的灯塔,对于生产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中共河北省委为了整顿高级社,提高社的质量,在这次区委书记会议上适时地提出了并且正确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会议开幕的时候,省委书记林铁同志指出:“制定生产规划,必须按照不同地区的不同条件,以先进的生产经验和可能举办的增产措施为依据,要充分估计到劳动力解放后增产的巨大潜力,要彻底纠正保守思想和小农经济的观点,也要克服和防止盲目比大比高的偏向。要把各项增产指标订得先进而又可靠。”
根据河北省委书记林铁同志的分析,河北省各地制定生产规划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首先分析了当地已经达到的先进生产指标,总结了先进经验,摸清了底子,再根据现在转入高级社的有利条件,挖掘潜力,采取各种措施,并且经社员充分讨论而后确定下来的计划。第二种是没有摸清底子,没有分析本社的具体条件,没有总结本地区的先进生产经验和生产指标,也没有和社员商量,只是根据几个干部盲目追求高额产量而制定出来的难以实现的计划。第三种是领导人员有保守思想,不去分析发掘新的增产因素,把计划指标订得很低。当然第一种方法是正确的应该推广的方法,第二种第三种方法都是不正确的,应该批判和防止。
根据讨论会上的反映,很多地区的规划都是合乎第一种方法的。但是也有不少地区的规划属于第二种,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据通县地委12县955个社统计,属于第一种作法的有304个社,占31.8%,属于第二种作法的594社,占62.2%,属于第三种作法的57社,占6%。这说明河北省农业合作社在制定生产规划中克服盲目性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河北省一部分农业合作社在制定生产规划中陷于盲目状况的原因,根据会议的讨论,一方面固然由于有些同志对于搞规划的工作不熟悉,对于生产潜力没有来得及充分研究;另一方面也由于有一些同志只看到合作化的胜利成果,认为成了高级社以后,一切都好办了。因此这些同志在制定生产规划的时候,只抽象地“赶先进”。害怕自己定低了,别人批评保守。例如有些县、区的同志看到安国县今年的生产计划定得高(安国县的生产计划,是放在可靠的基础上的),就把自己县的生产计划也提得很高。广宗县委书记说:“我们看到报纸公布安国县计划平均亩产1,000斤以后,本来广宗县的土质不好,但是怕被批评保守,也提到600斤。”固安牛驼区的粮食产量去年每亩只有192斤,今年就盲目提高到1,200斤。正如有的同志批评说:这种指标是“先进而不可靠的”。
这样制定出来计划立即遭到社员的抵抗,包工包产包不下去。社员们说:这是“吹牛”、“吹泡”,现在包了产,将来打不够赔不起。这样有些地区就形成了两套计划,上报是一套高产计划,自己内心是一套低产计划。有的社虽然经过“批判保守思想”,把产包下去了,但是社员抱着“豁出来了”的态度,“天塌了有大家,地塌了有邻家”,对完成任务毫无信心。
会上还批判了一种做法,就是有些地区的生产计划看起来似乎是可以实现的,但是他们的计划指靠在国家的援助上面。例如顺义县五区计划的六项水利工程,需要购买水泥43万斤、石炭30多万斤、锅驼机53万台。这些东西他们自己没有钱买,而是想依靠国家援助,可是国家是不可能给这一个区这样大量援助的。
这次会议批判盲目提高增产指标以后,立刻就出现一种不分青红皂白大量压低计划的偏向,这种偏向也是应该防止的。如定县去年每亩小麦产量145斤,今年原定计划是261斤。按照这个地区的增产条件,这个计划是不能算高的。但是在会议提出批判盲目提高增产指标以后,定县的同志立刻就把261斤降低为170斤,只比去年提高25斤。这个降低了的计划,显然是保守的。
会上有人提出开完这次会议回去要认真摸摸底。石家庄专区小组在讨论中提出制定生产计划必须摸清4个底:(一)摸去年的种植计划和增产经验的底;(二)摸各种土地质量的底;(三)摸各种劳力数量的底;(四)摸本社或本地区经济力量的底。当然,各地要摸的底也许并不只是这些,但是这种摸底的作法是好的。只有把自己的底摸清了,才能心中有数,使自己的增产计划真正放在既先进又可靠的基础上。
制定生产计划必须依靠群众。会上石家庄小组提出,制定生产计划要先做好思想发动的工作,研究好增产措施,然后和群众具体算账商量着定,这才是正确的。很明白,任何一个良好的计划都必须依靠群众去完成,生产是群众自身的事情,群众本身就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如果计划不通过群众,那是最容易落空的。
为了克服制定生产规划的盲目性,河北省委在最后作结论的时候,要求各地今后“在整社中对各社的生产计划要认真地进行一次检查修订,要使各个社的计划做到积极可靠。”为了克服制定生产计划的盲目性和保守性,省委特别规定了一般增产指标的幅度:“从全省范围说,在实现全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的条件下,所订增产指标要大体相当于去年实际产量的百分之一百四、五十到百分之二百(个别县或社由于某些条件好,也可能超过此数)。”结论说:“这个要求和幅度大体适合不同条件的各个地区。各级的增产指标,不要层层加大,县区对社、社对队所分配的指标,以实际执行的结果能稍有超过为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