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黄浦江边的竞赛热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3-08
第2版()
专栏:

黄浦江边的竞赛热潮
本报记者 季音
赶上去,满足农民需要
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使上海变得更加年轻、活跃。而现在,上海职工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逐步高涨。从杨树浦的棉纺织厂,到浦东的钢铁厂;从黄浦江两岸的造船厂,到市郊的机器工厂;从几千人的大工厂,到分布全市的上千个小工厂,到处都飘扬着社会主义竞赛的红旗,到处传播着工业生产的捷报,这个新的热潮使得初春的上海变得更加生气勃勃。
职工群众生产积极性的逐步高涨,是和农业合作化高潮紧紧地相结合的。农业合作化事业的飞跃发展,特别是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公布以后,数目字大得惊人的要货单,雪片似地从全国各地送来;采购人员一批又一批地赶到上海。农村里要得最迫切的是生产资料,今年第一季度,上海共生产25万部双轮双铧犁和双轮单铧犁,约占全国生产总数的四分之一。许多农村要求上海供给兴修水利、建设小型发电站、发展交通运输、除“四害”、扫除文盲等所需要的工业品。河南和山东今年要打井100万口,要上海供给大量铅丝、元钉、铁皮和打井的工具。河北供销合作社要上海交通电讯器材公司供应大车轮胎4万套。河南省一个专区就要求供应3,000套大车轮胎。许多过去长期积压下来的旧农业机器,也被抢购一空。全市有2,000多家地方重工业工厂,在集中生产各种农业机器。
农村对生活资料的要货数字更是大得惊人。布匹、内衣、药品、文具、胶鞋、缝纫机、收音机……都是供不应求。商业部门只好把许多商品提前供应,原来计划在二、三月份供应的80万匹布,在一月份就送到农村去了。许多工厂的生产计划一增再增,工业行政管理机关的干部拿着数字惊人的要货单,又是惊讶,又是感动。
人不回乡,让机器回乡
“赶快赶上去,满足农民兄弟的要求!”这是最近以来上海工人们普遍的行动口号。工厂的竞赛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来进行的。机电工厂提出要保证在春耕前把质量优等的农业机械送到农村;电器器材工厂保证把足够数量的电话机、收音机、广播器送到农村,让农村建立电话网、广播网;制药厂和医疗器械工厂保证要使农村能够得到充分的消灭“四害”和消灭血吸虫病的药械;纺织印染厂提出要在今年为农民们生产出几千种美丽的花布。为了使各地农民在农业合作化大发展以后的第一个春天,就能用上海生产的25万部农业机械来翻掘潮湿的泥土,今年春节,上海制造农业机器的300多个工厂的工人们,提出了“人不回乡让机器回乡”的口号。启文机器厂青年工人严俊杰早就打算好在今年春节回乡去看望爱人,但在春节前夕,他写信告诉爱人:“等到双铧犁做好后再来看你,并且还可以看看我们生产的双铧犁效果如何。”在春节里,公私合营大隆机器厂制钢车间的全体炼钢工人们,愉快地浇铸着双轮带铧犁的犁头。工人们说:“把我们欢度春节的热情,浇入新农具中去,让双轮带铧犁代替我们回乡看望亲人。”
公私合营厂工人的努力
上海成千上万公私合营工厂的工人,是最近上海社会主义竞赛中一支生气勃勃的强大的生力军,它使竞赛有了更加巨大的规模和更加丰富深刻的内容。据最近的不完全统计,全市新公私合营的工厂已经展开竞赛的有2,000家以上。在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成长起来的公私合营企业中的青年突击队,已经发展到4,200多个队,共有队员7万多人,都投入了劳动竞赛。
最近以来,在公私合营企业中,新的生产纪录和新的人物不断出现,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注意,也使得竞赛变得更加活跃和有生气。毛锦泰五金厂是一个只有34个直接生产工人的小型厂,在批准了公私合营以后不久,就和另外两家工厂接到了生产双轮双铧犁零件的任务。其中有50万只链条零件,如果照老办法用手工做,就要30个工人做3个月才能做完。但是任务要40天内完成。这是个多么大的距离啊!大家都为此焦虑万分,因为这是工厂公私合营后的第一笔任务。这时候,青年钳工钱涌银建议把手工生产改为机器生产,并且立即和丁桃花等几个工人,动手把一部废弃的落料车改装成制造链条环的自动车。他们经过了十几天的日夜努力,终于在2月15日创制成功。这部机器只要一个工人掌握,一天可以生产链条零件5万只以上,10天就能完成全部任务。青年团上海市委会事后授予了钱涌银以“青年生产突击手”的光荣称号。
许多公私合营工厂的生产水平在竞赛中迅速地提高了。指标、定额被突破了再被突破,有的厂已经接近了同类国营工厂的水平。新公私合营的上海大统榨油厂,从1月31日开展竞赛以后,新纪录不断出现,2月8日,榨含油18%的大豆,出油率平均达到15.076%,创造了上海全市热榨出油率的最高纪录,如果能够把这个成绩巩固下来,这个厂今年可以不增加原料多增产油42万多斤。
一定在质量方面做出成绩来
上海有比全国任何地区优越的技术条件。在这一次竞赛中,上海工人们和领导机关特别注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以及增加新的产品品种。他们一定要在这方面做出卓越的成绩来。上海106个纺织印染厂正在热烈展开的厂际劳动竞赛,就明确提出了以提高产品质量为竞赛的中心,争取达到国家规定的新的质量标准。各工厂,各先进生产者,都提出了提高产品质量的单位计划和个人计划。这个以质量为中心的竞赛现在已经开始得到良好的收获。国营上海第四棉纺织厂和第五棉纺织厂,已经在2月上旬把全部产品质量提高到国家规定的新标准,每10个格林(等于七百分之一磅)的棉纱,在灯光检验下,所含的杂质及棉结的粒数都不超90—95粒。春节前后,上海国棉三厂、国棉十三厂、国棉八厂的全部棉纱也达到新质量标准;2月20日后,国棉十五厂、国棉七厂也赶上了先进队伍。
工程技术人员的奋斗目标
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工作中,技术人员们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国营上海第四棉纺织厂过去的纱、布质量一直是很不稳定的,去年第一、第三两个季度都没有完成质量计划,棉纱质量成为上海国营纺织厂中最差的一个厂。开展了提高质量的竞赛以后,工厂党委和行政部门用技术研究小组的形式把全厂技术人员组织到劳动竞赛中来,和技术工人们一起研究措施,清棉、梳棉和细纱三个技术研究小组共研究了53项措施,浆纱和布机二个小组共研究了15项措施,先后共研究了120多项专门问题。经过这一系列的努力,这个厂终于成为最先达到国家新质量标准的先进厂。
愈来愈多的技术人员和其他科室人员卷入到竞赛中来,是上海这次工业竞赛的广泛性和深刻性的一个特点。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工业化的加速,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公布,特别是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传达,给上海各工厂的技术人员以极大的鼓舞。许多工厂中过去一直被视为“死角”的科室,现在都活跃起来了。有些过去一直很沉闷的工程师,现在成了活动分子。不少工程师订出了今后个人努力规划,并且把参加共产党列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许多工厂的技术人员用各种形式组织起来,展开竞赛。技术人员同工人的结合有了进一步发展。国营上海电机厂的技术人员在竞赛中,突击处理职工们提出的500多件合理化建议,他们经常下车间去找提出建议的工人了解情况,并且帮助他们把合理化建议设计成图样,有的则帮助工人改进和补充原建议的不足部分,使建议更加完善。技术人员和工人的结合,有力地推动了合理化建议工作的开展。
你帮我,我帮你
在上海的这次社会主义竞赛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成了一种广泛的社会性的群众活动。落后厂向先进厂学习,公私合营厂向国营厂学习,新公私合营厂向老公私合营厂学习。职工们越出了工厂的范围,一队又一队地到兄弟厂去参观,有组织地或者自发地交流各种经验。不久前,在上海公私合营大隆机器厂里,举行了一次金属切削先进经验表演会,这次表演会是国营工厂为了帮助公私合营工厂工人利用旧机床提高切削效率而举办的。国营上海机床厂劳动模范盛利、陆志根等人,在会上为公私合营厂工人们表演了20多种高速切削先进经验。上海制皂工业中过去检验工作一向落后,产品质量经常不合格,现在,他们学习了公私合营五洲皂厂的经验,学习了苏联先进的检验法,研究并制成了快速检验的仪器,产品质量就有了保证。最近,五洲皂厂还订出了计划,用速成方法准确地把这个快速检验的方法传授给8家新公私合营制皂厂。
现在的问题在于领导
上海工人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正像黄浦江的潮水一样冲击一切落后腐朽的东西,深刻地改变着企业和人的面貌,使落后的工厂和车间变成了先进的工厂和车间,原来先进的变得更加先进。国营亚细亚钢铁厂在接到了国家的生产任务之后,党委会议上愁云重重,人们认为劳动力不够,设备不够,场地不够……。会议一次又一次的都无结果而散。“任务太重啦!”,厂长又急又愁,要求辞职。后来,党委委员决定走出办公室,分头下车间和科室去看看。他们发现工人们是完全的另外一种调子,既没有人叹气,也没有人喊困难,人人都在动脑筋,提建议,充满信心和乐观情绪。党委委员们下去摸了3天,个个笑容满脸的回到了办公室,没有结束的党委会议取得了圆满的结果,既不要增人,也不要增设备,任务可以完成。党委书记用一句话总结了他的感想:“现在的问题确实不在于群众,而在于我们领导了!”这句意义深长的话,也是这个时期来上海许多工业领导干部的真切体会。现在上海领导机关正在采取各种措施,要积极地领导竞赛。党委和行政机关的大批干部已经深入各工厂。各方面的工作都在加强。上海市领导机关提出,一定把这次竞赛变成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持久的运动。更正
3月7日本报2版“商业部关于迅速加强和改善各级百货公司批发零售工作的指示”中“天津、南京、杭州、武汉、广州、重庆、西安等城市百货商店经营的品种应有150,000种以上。其他省会所在地的百货商店,应有150,000种左右的商品……”一句中的“150,000”应为“15,000”。
又“把生产规划放在先进可靠的基础上”文内第七段“锅驼机53万台”应为“锅驼机53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