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访“三八”农业生产合作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3-08
第3版()
专栏:

访“三八”农业生产合作社
本报记者 刘凡
“三八”妇女节前夕,我访问了浙江省上虞县“三八”农业生产合作社。“三八”农业生产合作社在风景秀丽的曹娥江畔。这里,现在已经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广阔碧绿的田野上散发着醉人的油菜花香,田间一队一队的青年妇女正在撒河泥、松垅土,而在另一边,一长列壮年男女在往田里挑送河泥。
我在“三八”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办公室里会见了一位身体健壮的贫农女儿——“三八”农业生产合作社女社长马月槎。她曾经获得县人民委员会三次劳动模范奖状和省、专区、县多次物质奖励。这位朴素的劳动模范穿着一身农妇服装,谦逊地介绍了“三八”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情况。
“三八”农业生产合作社是1954年3月由马月槎互助组转过来的,当时只有8户农民(6户贫农、2户中农);它取名为“三八”社不仅是因为它是3月建立,又是8户农民,更重要的是这个村的妇女在土地改革中,在生产中,曾经为自己的解放,进行过不少的斗争,而马月槎就是她们中间的出色代表。
“三八”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于妇女参加了劳动,每亩田由16个工增加到22个工,粮食产量由解放初期的400斤提高到1955年的703斤。随着农业合作运动的发展,“三八”社由8户扩大到53户,今年1月已转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户数增加到190户。全社现在有1,631亩多稻田,107亩山地,73头耕牛和12只农船,还养了很多猪。
“三八”社转为高级社以后,社员们的生产情绪非常高涨。女社长马月槎指着1956年“三八”社的生产规划告诉我说,他们要在82%的田里改种双季连作稻,全社单位产量要求达到1,328斤。社务委员会和社员大会对这个指标曾经作了多次研究,把全社的田分为四类:一类田单位产量要达到2,000斤;二类田单位产量1,500斤;三类田单位产量1,350斤;四类田单位产量1,200斤。达到这个增产指标的关键是要让土地“吃饱”——每亩田要施上250担河泥,要兴修农田水利,要把单季稻改为双季连作稻,把澜泥田改为良田,把低产作物改为高产作物。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人去做。马月槎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在我们社已经不成其为问题了,因为妇女参加了劳动。”
的确是这样。从春节以来,“三八”社90%以上的妇女就都参加了春耕准备工作,经常有133个青壮年妇女参加田间劳动:挑河泥、撒河泥、松土。现在全社的田里已经上了很多河泥,春花田已经松土三次。由于妇女参加了劳动,男劳动力便有了时间去捻河泥和开垦荒山。2月间,社里抽出部分男劳动力花了5天时间开垦了60亩荒山,已种上马铃薯。社里原有一条小河,水不足,农民们称它为“讨饭河”。现在男女社员齐动手,开了一条水道,使社两边的十八里河和四十里河贯通,这样只能储存6天水的小河,有了60天的水源。社里有110个千斤坑(积肥坑)和7个万斤坑,社务委员会要求160个女社员在春耕以前每人积8箩垃圾肥。社里30多个老婆婆,现在整天在村前村后寻找鸡屎和垃圾。女社员姚爱连,2月23日一天就积了4箩垃圾肥。“三八”社妇女的劳动将对全社今年实现增产指标发生显著作用。
“三八”社的妇女在劳动中,学会了耕种技术。马月槎学会了耕田、耙田、耖田、插秧、耥田等32种田间操作,而且达到熟练程度。她已经教会了6个女社员学会耕田,10个女社员学会耙田,2个女社员学会耖田等田间主要劳动,这些女社员的劳动工分都超过一般男子的劳动工分。例如马月槎、屠秋芽、姚菊如、孙积溶等,每个劳动日能得到8分到10分。
“三八”社的妇女现在正在积极劳动生产,她们提出要在“三八”节以前做好一切春耕准备工作,用劳动的成就来迎接自己的节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