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室开辟鼠类研究实验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3-18
第3版()
专栏: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室开辟鼠类研究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室最近新开辟鼠类研究实验室,动物学家们从各地搜集了许多鼠类标本进行研究实验。
系统地对鼠类进行研究,这在我国动物学史上还是第一次。这项研究工作是由动物学家寿振黄领导的。他们首先对鼠类为害的历史作了研究。1,000多年来历史上有很多“鼠害稼”的记录。如元朝时庆阳、延安等地曾发生100多亩庄稼为野鼠一天吃尽的事情。据调查,各地几乎仓仓有鼠洞,洞洞有存粮。一只大家鼠(褐鼠)每年可吃9公斤粮食。一只黄鼠夏季就可在农田中吃掉8到16公斤玉米或高粱。
科学家们进行了鼠类生活习性的实验和研究,初步提出了消灭鼠类的办法。一种先用无毒食物引诱老鼠吃,然后放毒饵的办法,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猫和狗都能捕鼠,有训练的猎犬,每天可以捕鼠100多只。科学工作者在有关资料中发现一只猫头鹰一年中可以消灭能吃掉一吨粮食的大批害鼠。
科学工作者还在北京市郊区保福寺乡等农业生产合作社指导或参加农民的捕鼠运动;继续研究鼠类的分类、分布、繁殖和药剂试验等问题。在开辟鼠类研究试验室以前,科学工作者结合其他研究工作在内蒙古、大兴安岭、长白山等地对鼠害也作了一些调查研究。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