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社会主义竞赛的新高涨(图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3-18
第5版()
专栏:

社会主义竞赛的新高涨
抚顺老虎台煤矿工人庞观祥(右)和技术员周广瑞(左)创造了新的采煤方法。现在全班的日产量已经从400吨提高到1,048吨。预计在进入正常的煤层以后,全班日产量最少可以达到1,300吨。庞观祥、周广瑞创造的新采煤法,经过鉴定后已被列入国家的采煤技术规程。 新观察杂志社稿 潘德润摄
大冶钢厂电炉车间二号炉职工为争取提前一年零三个月完成五年计划工作量而忘我地劳动着。 工人报稿 晏福生摄
重庆机床厂职工提出要提早15个月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作量。过去这台机床一班只能生产一个半螺旋伞齿轮,现在一班已经能生产六个半。 新华社记者 刘诗临摄
沈阳第一机床厂1A62装配车间工人谢宝全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创造了七种工具,提高工作效率80%以上。 新华社记者 王少清摄
沈阳第二机床厂副主任工程师邹家华(左),和沈阳市25名工程技术人员联名向全市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学习苏联,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的倡议。邹家华正同苏联专家柯别列夫在这里研究工作。
新华社记者 于 肇摄
国营南京科学仪器厂职工正积极争取在今年4月份提早完成五年计划的工作量。车工李学明由于学习了多刀多刃工作法,超额158%完成了2月份的生产任务。 新华社记者 许碧华摄
河南省地方国营开封机械厂职工,正在努力争取提早完成上半年生产12万部双轮双铧犁的任务。现在,这个厂生产一部双轮双铧犁所需的工时已降到五小时左右,成本比去年11月份减低了十元左右。
新华社记者 唐茂林摄
上海机床厂钻工徐通根在先进经验表演会上,向工人介绍苏联席乐夫钻孔法。他采用这种方法后提高了工作效率一倍半。
工人日报社稿 蔡壮田摄
丰台机务段修配车间领工员傅振明(右)所领导的旋床组的工人,七天中就有18人突破了28件新定额。他正在这里同工人晏连生研究工作。北京日报社稿 李祖慧摄
上海第二棉纺织厂职工在厂际竞赛运动中,92%的小组全面完成了计划工作量;三纺细纱间还创造了42支纱皮辊花率降到0.1%的新纪录。三纺细纱间的女工在休息的时候看自己的生产纪录图表。
劳动报社稿 王朝祯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