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为推广先进经验创造条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3-19
第2版()
专栏:

为推广先进经验创造条件
本报记者 曹葆铭
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局自从去年11月提出提前建成大桥的号召以来,职工的合理化建议逐月增加:去年10月34件,11月76件,12月79件,今年1月107件。其中由工人武发兴和技术员苏文溥分别提出的关于合并电缆的建议,就节约4万多元。但是,领导上是怎样对待群众热情的呢?二桥队去年12月有22件合理化建议,只采纳了一件,而且就连这一件也没有实现。工程局曾经帮助各单位实行合理化建议课题的办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这个办法并没有在各单位坚持执行,二桥队和经租站最近就没有提出课题来。
大桥工程局各单位长期就不重视职工群众的合理化建议,不重视推广先进经验。二桥队的工人,在江汉桥创造了混凝土模型板整体安装法。这个方法把模型板的拼装工作从高空移到平地上来作,能保障人身安全,提高模型板拼装的质量,并且可以和浇灌混凝土平行作业,缩短工期。但是当这个方法刚被提出来的时候,就受到某些领导人员的压制,后来由于苏联专家的支持,才得以试验成功。长江大桥每个桥墩都要拼装10节左右的模型板,工作量很大,如果使用模型板整体安装法,它的好处是十分显明的。但是,这个先进工作法在江汉桥运用以后,就被搁置起来了,没有在长江大桥上运用。最近,苏联专家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意见,工程局才把在大桥实行这个先进方法列入了今年的技术组织措施计划。一桥队的工人管业良,从去年3月起实行双焊条工作法,把最初14小时焊一节管柱缩短到3小时焊一节,克服了制造管柱的薄弱环节。这个工作法在实行中也受到压制,一直闹了几个月;苏联专家支持这个工作法,专家说“不仅能用两根焊条,就是六根也行”,才在去年9月15日被正式批准使用。但是在批准使用以来到今年2月下旬,工程局并没有有计划地在所属三个主要单位的电焊工人中推广,特别是没有在经租站的电焊车间——大桥电焊工作的重点单位推广。经租站技术检查室的工程师龚世身和电焊工江济康受到管业良的启发,在2月底进行多焊条工作法试验,也没得到经租站站长的支持。
大桥工程局从去年11月开始批判右倾保守思想和提出提前建成大桥的目标以来,已经开了许多会议,布置了今年工作,但是他们并没有围绕贯彻执行苏联专家工作组创议的“管柱钻孔法”这一中心,全面规划出今年要推广哪些先进经验。
是不是有了“管柱钻孔法”,就不需要发挥群众的智慧,不需要推广先进经验呢?不。“管柱钻孔法”这个新技术对加速建设长江大桥有重大意义;但是,它所以试验成功并且顺利用于施工,是同职工群众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分不开的。长江大桥工程局的300多个先进生产者和30多个先进单位,都围绕贯彻执行“管柱钻孔法”这一中心,在不同岗位上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最近,苏联专家组长西林指出了施工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钻岩速度问题和打管内混凝土防止流砂问题等,都需要大家进一步加以解决。这说明苏联专家是多么希望职工群众为丰富和发展这个新的技术,为提前建成长江大桥而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何况长江大桥的工程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工作,这些工作也需要改进和提高。
大桥工程局有的领导人员往往只强调从上而下抓关键,抓措施(这是正确的);而对自下而上地发挥群众智慧是丰富领导经验和改善工作的根本认识不够,因此把这方面的工作停止在一般的号召上,缺乏有计划地进行具体的有效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这就给形形色色的保守思想,例如强调群众建议有缺点而又不在技术上加以帮助,强调生产忙而不给制造必要改进的生产工具,强调自己情况特殊而不学习先进经验等等,留下了活动余地。
奖励和表扬先进生产者,绝不仅是为了鼓励他们,而是要把他们的先进经验加以推广,帮助大家达到先进的水平。在长江大桥工程局,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有合理化建议奖;创造了生产新纪录,有新纪录奖;在劳动竞赛中获得了红旗,有“优胜”奖。但是,对群众努力学习先进,赶上先进,以及先进生产者帮助大家共同提高,没有奖励。这样不全面的奖励制度实际上就鼓励了只愿当“优胜者”而不能很好团结互助,只愿自己埋头搞“创造”而不愿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自己有了先进经验也不肯主动向别人介绍。只有少数像史小保工班这样具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的先进生产者,才不受这些制度的影响,主动帮助别班创造了下沉管柱的新纪录。
缺乏艰苦的工作作风也是一个原因。去年10月,大桥工会组织的工作人员和主管合理化建议的工程师就发现在制造螺丝的工作中,一桥队有个锻工改进了工具,把锻毛胚的工作由每班生产150个提高到600多个,但是车工赶不上,螺丝生产提不高;二桥队有个车工改进了工具,把车螺丝的工作由每班车100多个提高到700多个,而锻工赶不上,螺丝生产也提不高。如果把这两个单位的先进经验加以综合,螺丝生产就可以显著提高了。他们催促了多少次,才使这两个单位把有关的锻工、车工组织起来互相参观和交流经验。但是参观以后,大家就以为“推广”了,都不管这件事了。结果一桥队的车工认为他们的车床结构不完全一样,改进有困难,没有动,他们的生产至今仍然停留在和原来相差不多的水平上。
总之,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在职工群众的建设热情空前高涨的情况下,企业的领导人员必须彻底纠正右倾保守思想,从各个方面改进管理工作,改进工作作风,为先进生产者和推广先进经验创造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把先进生产者和先进经验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真正在提前完成国家计划上收到效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