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阅读
  • 0回复

挂起“钩”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3-20
第2版()
专栏:

挂起“钩”来
长运
湖南省醴陵县的供销合作社采取同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挂钩”的方法,有计划地经营供销业务。这种方法,对三种合作社都有好处。不久以前,醴陵县各区供销合作社都召开了供销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农业合作社的联席会议,在这些会议上,供销合作社和八百六十三个农业合作社签订了结合合同,双方交易额达194万多元;农业合作社和手工业合作社签订了购买小农具和修理农具的合同;供销合作社和手工业合作社签订了加工订货的合同。
这种联席会议不仅促进了供销合作社、农业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有计划的生产和经营,而且使它们互相了解了对方生产、经营的状况,有助于克服自己的盲目性。例如,王仙区王沙第一合作社原来计划要买一万四千斤化学肥料,供销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在会上说明化学肥料的经营状况,同时议定分配给他们二千三百斤。王沙社的主任看到不能仅仅指靠商品肥料,就发动社员大量积肥,只有几天的工夫,就挑了七万担塘泥。推广使用双铧犁的技术,许多农业合作社就增加了添置新农具的计划。石湾乡农业生产合作社原来只计划买两部,社主任看到双铧犁的效率后他们就计划购买十六部。又如,王仙区供销合作社生产资料股原来害怕进货多了卖不完,不敢多向上级要货。像农民很需要的蓑衣,原来只计划供应六百件。在联席会上,全区农业合作社把需要数集中起来,共计1,880件,有力地打破供销合作社干部的保守思想。
醴陵县供销合作社在1955年也同农业合作社、互助组签订过结合合月的同。当时合作社少,互助组多,签订合同的单位有三千零六个,用了两个时间才订完。订了合同以后,多数互助组不能执行合同,原因是互助组长做不了组员的主。今年,合同订的很快(五天订了八百多份),许多农业合作社并且提前把款送到供销合作社,向供销合作社预购生产资料。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农业合作社能不能执行合同,而是供销合作社能不能积极组织货源,努力满足农业合作社的需要了。
农业合作化的大发展,促使供销合作社把经营方式加以必要的改变。醴陵县供销合作社这样大规模和农业合作社签订结合合同的方法,是应该推广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