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少数民族地区新修的乡村马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3-20
第2版()
专栏:

少数民族地区新修的乡村马路
本报记者 刘希
站在狗头山上,向东望去,是一片广阔的田野。在田野中间,伸展出一条条白色的细长的飘带,把许多村庄连接起来。这是贵州省惠水布依、苗族自治县三都区农民自己新修的乡村马路。
三都区在一月份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农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空前高涨。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这里的布依、苗、汉族农民就兴修了156华里的乡村马路。有通往山上砍柴、放牛、割草的路,有下田做活的路。全区共十一个乡,已经有九个乡村村通了马路。马路两边还都种了树。
贵州有“地无三里平”的说法。过去三都区的农民也和其他地方的农民一样,走的是田坎和弯弯曲曲的山道。在这些田坎上、山崖上曾经跌伤过牛腿,磕翻过粮食,也发生过互不让路争吵打架的事情。现在,农民们开会、赶场、下田,有说有笑地肩并肩在马路上走着。新扩大的四百多户人家的三合农业生产合作社,在“每亩田万斤肥”的运动中积的肥料,可以用马车和牲口向田地里运送,比过去用人挑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去年这个区有两部双轮双铧犁,犁田的时候,需要四个人抬着下田;今年订购了一百三十架双轮双铧犁和许多其他的新式农具,农民们说:有了乡村马路,使用新式农具再也不用四个人抬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