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0阅读
  • 0回复

帮助别人前进的榜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3-24
第2版()
专栏:

帮助别人前进的榜样
戴月
哈尔滨亚麻纺织厂孟昭明小组从1953年就被评为厂的先进集体,1954年和1955年连续被评为哈尔滨市模范小组。孟昭明也连续获得了全市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但是,在这个小组里,有一位工人马万和,过去在私人纺织厂作工,掌握了一套熟练的技术。他来到现代化的哈尔滨亚麻厂,很满意,可是舍不得丢掉旧的一套操作技术。在工作的时候,机器一转动,他就悠闲地到处观望,结果他的机台断头率最高,产量计划完不成,原纱用量也超过指标一倍。
为了帮助马万和提高技术,孟昭明在一次小组生产会上,要求大家学习掌握苏联先进操作法最好的赵家祥、牛万和的经验。马万和也愿意学,但是,还没有熟练,看不出显著成绩就灰心了。他说:“都说我不学习,现在我学习了,也没提高哇!”他总认为老方法好。孟昭明又请他跟织布快手牛万和比赛,结果牛万和胜利了。经过孟昭明、牛万和耐心地介绍苏联先进操作法的优越性,马万和服气了。不久,他就掌握先进操作法,并逐渐做到全面地超额完成各项计划指标。他还是全车间拆次布的第一能手,工作效率比别人高了一倍多。他的经验已在全织布车间普遍推广,他自己也被评为先进生产者。
孟昭明也帮助别人提高思想觉悟。工人姬兴邦,是小组里技术水平比较高的一个,可是他总以为干活是为了挣钱吃饭,别的事都不管。他在织粗纱的机台上干活,纱粗断头率比较低,活容易干,他的技术水平又高,因此每月不费劲地就完成了任务。工人臧延从在细纱机台上干活,技术水平比较低,活又不好干,断头率很高,每月都完不成任务。孟昭明为了使全组工人都能达到先进的水平,在小组会议上便决定姬兴邦和臧延从调换机台。姬兴邦不同意,但又不能不执行小组的决定。从此他就跟小组长闹别扭,机器出一点毛病,他就叫小组长来修。有一次小组长有事不能马上来修,他就把工具一摔,扔下机器走了。孟昭明当时没有批评他,把机器修理好,自己开起来,等他不生气的时候,才跟他讲道理。在小组会议上,大家都来帮助他,使他终于有了转变。在去年他结婚的时候,小组工人又给他帮了很大的忙,使他很受感动。他的工作态度转变后,很快积极起来。现在也被评为全厂的先进生产者。
孟昭明小组帮助姬兴邦转变的事,大大感动了邻组组长王振茂。王振茂的技术水平比较高,但他认为组长是打小旗的,自己不管固定的机器,哪里有事到哪里,没人找,就坐在吸烟室里吸烟。由于他工作不主动,工人们有事要停下机器到处找他。有时候出了次布,工人辨别不出合不合乎质量要求,就马马虎虎地当作成品交,被检验员查出来了,王振茂就责备工人。工人们不接受他的责备,也不听他的指挥。逼得王振茂不得不考虑转变作风。正在这个时候,他发现孟昭明小组的姬兴邦干活挺起劲,于是他去找孟昭明,问姬兴邦是怎样转变的。孟昭明就趁这个机会帮助王振茂改进小组工作。从此,王振茂一有难题就找孟昭明。孟昭明都耐心的给予帮助,使王振茂很受感动。从此,在吸烟室里再也找不到他了,他也不气冲冲地乱责备工人了。他很快就学会了孟昭明小组的先进经验,每天上班前一小时,就把八小时的每时每刻的工作安排好,一上班就不停地在小组里巡回,检查质量、修理机器、帮助工人操作。小组长工作的转变,感动了工人们,过去经常跟王振茂吵嘴的组员,现在有问题也跟小组长商量着解决了。这个小组在今年二月末评选1955年先进生产者的时候,也被评为全厂十四个先进小组中的一个了。
孟昭明和王振茂两个小组经常互相交流经验,改进工作。王振茂小组使用打梭带比孟昭明小组节省,孟昭明小组工人就积极向他们学习。王振茂小组也积极学习孟昭明小组的减少废纱的经验。这两个小组是全厂互相帮助,共同前进的榜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