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阅读
  • 0回复

崇德县怎样培养农业合作社会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3-24
第2版()
专栏:

崇德县怎样培养农业合作社会计
中共崇德县委书记 张冰痕
浙江省崇德县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大发展,许多农业生产合作社找不到会计;已经配备的会计也大部因为文化水平低,会计业务能力弱而不能称职。当时县的领导机关便动员一批初中、高小毕业生去农村担任农业合作社的会计,但是数量仍有限。
中共崇德县委认真地研究了这个情况,认为过去老社中也曾遇到过同样的困难,如大麻乡崇益农业合作社的会计张祖兴、灵支乡刘家坝农业合作社的会计刘桂清,都只读了一年书,根本不会记账和不会珠算,但是经过一、二年的培养,都成了合作社的一等会计。如果全党动手,加强领导,对现有合作社会计加以培养,完全可以在短期间内解决社的会计问题。因此县委决定采取“就地取材、包教保学”的办法来大量培养会计。
县委对培养会计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没有会计的社,从社员中挑选出有培养前途的青壮年担任会计。在解决会计缺额以后,把所有会计(包括老社会计在内)进行质量规划,根据不同程度,分别编入会计辅导网。和这同时,县区领导机关动员各有关部门,分别组织老社会计、小学教员、信用社会计、基层供销社会计、农业金融干部等利用业余时间在乡支部统一领导下负责包教,并且订立包教保学合同,规定毕业期限(文化较高的人大部为三个月,一般的为六个月,个别要从扫盲开始的则需六个月以上,最多不超过一年)。各乡支部并指定一个干部(文书或适宜做此工作的乡干部)专门负责对这项工作的业务领导。
这一办法在贯彻执行中,也曾遇到各种困难:首先是一部分干部对培养会计缺少信心,如洲泉区办社专职干部沈荣泉说:“这些会计写也写不来,如何培养得出。”其次,部分被培养的会计对象,也有自卑心理,认为自己粗手粗脚,只好拿锄头柄,拿笔杆比拿锄头还吃力。当然,在辅导中确实有业务上的具体困难。如有的小学教员不懂珠算,不懂会计业务,信用社、供销社会计只懂自己的业务,不懂农业合作社的业务,老社会计这时候又忙于秋收分配。当遇到这些困难的时候,有一部分乡的领导人员就采取应付的办法,不认真贯彻执行“包教保学”的规定;但是,另一部分乡由于加强了领导,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而使这一工作顺利展开。大麻乡党支部领导创造了“夜夜教、夜夜学,一月三碰头,边教边学,边学边做”的方法,每晚除掉抽出时间对固定对象进行包教辅导外,还规定在每逢八、九、十晚上分别在三个自然村举行碰头会,各会计带来账册,进行互审,纠正差错,交流经验。小学教员韩志清还用“遇到什么教什么”的办法,使教学和实际结合起来。同福乡采用了“集体上课,分头辅导,个别包教”的办法,也收到很好效果。有些乡在学习过程中还规定了每月召开一次经验交流会议,以推动工作的进行。县委也及时总结推广了上述经验。这样,一度遇到的各项困难都一个个地克服了。
去年十一月下旬,县里又专门办了一期新社会计训练班,由于有了前期“包教保学”的辅导基础,使经过训练的会计所得成绩比过去任何一期都好。据728个新社会计的统计,经过几个月的培养,能独立工作的450个,再经过短期辅导就能独立工作的247个,还需经过较长时间辅导才能独立工作的有三十一个。现在,全县大部分农业合作社都已经按新式会计账册记账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