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阅读
  • 0回复

给人民生产更多的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3-24
第2版()
专栏:

给人民生产更多的糖
本报记者 林里
顺德糖厂在盛产甘蔗的顺德城南,紧靠着静静的德胜江,是广东的五大糖厂之一。解放前,这个厂每年只能生产食糖七千至八千吨,只有一年达到一万二千吨。解放以后,由于职工群众的阶级觉悟不断提高,产糖量也逐年上升,到1955年,在机器设备没有增加,职工人数又减少了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产糖量还达到三万六千多吨。也因为这一点,在中央开始号召争取提前完成五年计划的时候,糖厂的不少领导人员以为厂子老,设备旧,生产又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产量不可能再增加了。还有人以为轻工业对国家工业化不起决定作用,提前不提前完成五年计划关系不大。党委批判了这两种思想,指出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前完成五年计划,指出顺德糖厂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于是,工厂领导上才决定提前八个月完成五年计划所规定的总产量,并且为此拟定了三项具体措施。这还是在车间主任以上的干部会议上决定的,还没有经过广大职工群众的酝酿和讨论。厂长说,根据以往的规律来判断,只要发动群众讨论,完成五年计划的日期还可以提前。
厂长的估计没有错。当我访问压榨车间主任张明同志的时候,他就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我们的车间已经做了提前一年完成任务的决定。”张明是顺德糖厂的劳动模范,在糖厂工作将近二十年,两个月以前才被提拔为车间主任。按照原来的设备效能来说,压榨车间每天只能压榨甘蔗一千吨多一点,但是在张明等人的努力下,每天榨制甘蔗的数量已经达到一千六百吨,超过设备能力六百吨。为了提前完成五年计划,张明已经提出了改革机器设备的初步计划:打碎机上的发动机,原来是十五匹马力的,力量不够,影响打碎效率,计划换成二十五匹马力的;把切蔗刀的速度从每分钟426转改为575转;把直径32.1寸的压榨辘改为32.6寸的。经过这些改革,压榨甘蔗的数量就可大大增加,产糖量也就可以逐步上升。过去,这个车间的停车事故比较多,上一个榨期的停车时间,就占去了八十二小时,少榨五千五百多吨甘蔗。自从提出提前完成五年计划的号召后,一月上中旬没有发生任何事故,每天榨蔗1,606吨。
制炼车间的设备条件比较好,是制糖生产的最后过程。大批甘蔗从压榨车间进去,经过制炼车间以后就变成了白砂糖和赤砂糖。这个车间在提前完成五年计划方面已经取得若干成绩。按照作业计划,一月上半月的煮得糖份应该完成92.6%,实际完成了92.71%。过去,他们煮糖每罐只得235包,现在已经提高到250包。车间主任陈诲诗说,一月上半月他们的产糖量比国家要求多了130吨。预计全月可以多产240吨。现在,这个车间每天产糖197吨,三月份将提高到225吨。制炼车间的口号是:压榨车间能够榨多少甘蔗,我们就能够制炼多少蔗糖。
顺德糖厂有一个农务科。负责从技术方面指导附近各县的甘蔗种植、收割和转运,收买糖厂所需要的甘蔗。他们是糖厂和农民之间的桥梁。在提前完成五年计划的过程中,他们要负责向蔗农推广优良品种,要负责从技术上指导甘蔗的生产。在他们的推广指导下,顺德县的甘蔗种植面积已经达到十八万六千多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6%以上。甘蔗的平均产量提高到每亩八千多斤,一些丰产田达到了二万二千斤。为了更好的提高甘蔗生产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了满足顺德糖厂的需要,他们准备大力推广刚从印度移植过来的早熟蔗。早熟蔗已经试种成功,它比一般甘蔗能够早熟一个月,每亩地的平均产量可以达到三万斤。推广这种品种,不仅可以大大地提高蔗农收入,而且为糖厂提前完成五年计划准备了条件。顺德县的甘蔗产地已经完成了农业合作化的改造任务,给推广早熟品种打下了基础,也给糖厂提前完成产糖计划开辟了道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