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阅读
  • 0回复

用积极态度对待技术资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3-26
第2版()
专栏:

用积极态度对待技术资料
文天申
沈阳扇风机厂小型车间生产的一种离心扇风机,按照设计,有个部件的凸凹处应该铆两个铆钉。去年五月,工人金明臣提出了一个建议:把铆接改成电焊;这样,操作时间可以从二十多分钟缩短到一分钟。工段里支持他,进行了试验,证明这样操作是完全可行的。但是,金明臣找到设计科,设计科的人说:“这要改变设计结构,不同意。”找到施工科,施工科的人说:“这要改变工艺规程,不同意。”最后找到工程师,工程师提出了更有权威的理由:“这项设计是苏联资料,不能改!”
为什么不能改呢?既然新的做法更好,旧的不好的做法就应该让位。这是生产发展的自然规律,也是国家利益的要求。
应该用什么态度来对待旧的、过了时的东西,应该用什么态度来对待“苏联资料”,苏联专家给他们上了一堂活生生的课。
小型车间的同志在碰了许多钉子之后,仍不灰心,他们把金明臣的建议拿去向苏联专家请教。苏联专家研究了这个建议,认为这个建议是正确的,并且热情地做了补充。他说:“任何一个建议,只要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保证质量,合乎经济条件,我们都应该采用。设计结构可以改变,工艺规程也可以改变。过去生产的不合新的要求的产品,就应该淘汰掉,用新产品来代替。”
工厂采纳了苏联专家的意见,实行了金明臣的建议,使这道工序的效率提高了二十倍。
这并不是一件很大的改革。但是,它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因为,现在在别的部门和企业里,也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用各种各样的借口,顽固地保卫着现存的一切,说它们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用停滞的眼光来看待一切苏联的经验,不管这个经验在苏联国内已经有了新发展,或是我国的职工在已经掌握了它的基础上提出了合乎科学的新改进,他们都置之不理,而死守在原地不动。
这些人应该从苏联专家身上得到启发:什么是正确的对待技术的社会主义态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