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日益繁荣的哈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3-26
第2版()
专栏:

日益繁荣的哈密
范成渠
随着兰新铁路向西伸展,哈密,从甘肃进入新疆所遇到的第一座城市,它的地位一天一天地显得重要,也一天一天地繁荣起来。
人们在这座城市里,总可以看到那些穿着铁路工作服装的人。他们出现在哈密街头,以及在戈壁滩上点缀着的铁路和石油勘测人员的帐篷,振奋着新疆各族人民的心。这意味着祖国的西北边疆工业建设的高潮已经为期不远了。
在铁路临近新疆的前夕,哈密居民的话题往往转到一日千里的变化上。他们对比着今天和昨天。过去,从兰州到哈密,坐汽车要六、七天;今天,火车通到张掖,坐汽车的时间缩短到四天,到今年下半年,时间又将缩短了;过去,人们在哈密要十多天才能看到首都的报纸;今天,只要六、七天了。航空版的“人民日报”,两、三天内就可以传到人们的手中。在电影院里,人们也可以很快地看到最新的影片。
提起哈密,人们总会连想到这里的特产——哈密瓜。每到秋天,大片大片的瓜田,结着丰硕诱人的甜瓜,殷勤好客的维吾尔族农民,总要请来访的客人,尝一尝瓜的味道。如果你花上三、四角钱,就可以买一个七、八斤重的瓜。哈密在1955年输出了八十多吨甜瓜,但是还远不能满足全国各地的需要。随着铁路的向西修筑,哈密的农民正计划扩大瓜田,而这里的生产部队,也计划在1957年种更多的瓜。
哈密,地当甘肃、新疆来往的孔道。在过去黑暗的岁月里,兵燹连年,土地荒芜,粮食产量很低,各族人民过着贫困的生活。从1940年到临解放的1949年,全县耕地只扩大五千亩左右,每年生产粮食不足九个月食用。1949年,全县耕地每亩产量仅146市斤,缺粮一千一百万斤,所缺粮食要远从乌鲁木齐、阿克苏和甘肃的酒泉、敦煌等地运来,人们不得不花比粮食贵几倍的运费,赶着骆驼、大车去运粮食。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领导各族人民进行了土地改革,解决了许多水利纠纷,新修了35道坎儿井,修复287道旧坎儿井,耕地面积迅速地增加了二万一千多亩。1952年全县共产粮食三千八百万市斤,不但能充分供应全县及过境人口食用,并且有余粮四百万斤,完全扭转了哈密历史上一直缺粮的情况。1955年,全县单位面积产量每亩平均达到三百多斤,总产量达四千万斤,比1949年增加了一倍。为了迎接兰新铁路修到哈密,去冬今春,全县要开垦出荒地二万二千亩,以便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和棉花,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
哈密,居住着维吾尔、哈萨克、回、汉等族人民五万二千多人。在解放前,由于国民党匪帮和盛匪世才的挑拨离间,各族人民之间有很深的隔阂;解放后,由于民族政策的正确执行,各族人民感情上的鸿沟逐渐消除。现在不论哪个区、哪个乡,都有两、三个民族组成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各民族的社员互相尊重风俗习惯,共同劳动,充满了民族团结友爱的气氛。像哈密近郊回城区的“建新”农业生产合作社,最先是由七户维吾尔族和二户回族农民组成的。以后这个社看到附近的汉族农民生活苦,在组成一年以后,便主动地邀请汉族农民加入。汉族农民缺乏种籽和食粮,维、回族农民便想办法来解决。汉族农民也在耕作技术上来帮助维族农民。其他的民族联合社里,也有很多类似这样团结友爱的事例。
随着兰新铁路向西修筑,哈密各族人民正信心百倍地用实际行动来迎接美丽的明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