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华丰造纸厂为什么没完成质量指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4-03
第2版()
专栏:

华丰造纸厂为什么没完成质量指标
本报记者 刘凡
公私合营杭州华丰造纸厂,自从去年十二月开展反对保守思想的斗争以后,厂的领导人和职工群众,对挖掘企业潜力,提前完成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积极性更高了。今年卷烟盘纸和黄版纸的增产指标从四百吨增加到1,050吨。由于工人们开展了劳动竞赛,一、二月份都提前完成了产值、产量计划。但是,一、二月份的质量指标没有完成,卷烟盘纸平均差3.59%,黄版纸差0.15%;三月上旬不但没完成质量指标,质量事故比以往更多了。
华丰造纸厂为什么不能完成质量计划呢?最根本的原因是企业领导人员缺乏质量观念。他们曾错误地认为:一、占全厂产值72.43%的卷烟盘纸过去是限产的,现在国家要求大量增产,因此,只要能多多增产,就是对国家有贡献;二、提前完成五年计划的指标是产值和产量,而不是质量;三、产品虽然没达到质量标准,但是次品还有90%的产值。在这种领导思想指导下,在劳动竞赛中,各个车间就只顾产量、不顾质量。今年以来,一车间共发生质量事故八次。二车间的班、组为了多抢打几缸纸,在快下班的时候提前放浆,结果制出来的纸大量报废。
在劳动竞赛中,华丰造纸厂的领导人员虽然号召过职工们提高产品质量,但是,没有对职工反复进行教育,认真依靠群众提高产品质量。这个厂去年第三季度曾经发动工人做质量记录卡片,但是,技术检查科认为工人记得不全面,放心不下。许多工人把提高产品质量看成只是技术检查人员的事。检查员发现不合格产品的时候,工人就同检查员争吵。二车间根据各小组的操作经验总结出的“五定四联”抄纸法,对提高黄版纸质量有很大作用。但是,有些工人怀疑它,说:“我围车轮转了几十年,闭着眼睛就能找出毛病”;“我用眼睛就可以测定一切。”对这些保守思想,领导人员没有给予批判。因此,“五定四联”抄纸法没法推广,黄版纸质量就没有提高。
加强各部门的配合,对提高产品质量会起很大的作用,但是这个厂的这方面工作也做得不好。例如供应科买来了稻草,经常不按规定送原料场化验室检验,就叫送草的农民直接送到切草间。因为稻草的水分和质量没有化验记录,就影响到纸浆原料的正确比例。结果就造成纸浆生熟不匀,纤维短,纸的摺力不够。
能不能使产品质量达到标准呢?华丰造纸厂的不少工人和技术人员认为是能达到的。他们说:1955年3月,轻工业部造纸工业管理局曾要求该厂生产一百吨出口的黄版纸,那时工人的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并不比现在好,但是,因为领导人员、科室人员和工人都重视质量,都按技术规程办事,产品合格率达到94%。这就说明华丰造纸厂提高质量的可能性是有的。开展劳动竞赛以后,工人和技术人员曾提出许多有关提高产品质量的办法。如二车间老工人施阿毛创造打纸浆的“三步落刀”法,可以把纸浆的纤维打得细而长,从而提高纸的拉力和摺力。保全组长闻得利提出采用“吸水钢管”,可以解决纸版上的水纹。技师叶金水建议把引纸小辊筒的对径放大,可以消灭纸的绉纹。技术员陈元富、杨昌务、董永泰曾建议改进“网槽”,可以避免断纸和纸上出现鱼鳞斑。可惜这些建议没有被全部采用。在反保守思想的斗争中,工人们提出要解决纸不光滑的缺点,必须“解放”轧光机,领导人员采纳了这个建议,二月份纸的光滑程度就有了显著的变化。这个事实说明:华丰造纸厂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在于领导,只要领导人员正确地掌握快、多、好、省的原则,在好、省的条件下求快和多,而不是只顾快和多,不顾好和省,全面地完成国家计划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