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在朝鲜的一个山村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4-03
第3版()
专栏:

在朝鲜的一个山村里
本报记者 叶遥
汽车盘旋在朝鲜的高山峻岭里,人们禁不住惊喜地赞美这里的景色。这时候,在朝鲜度过了几个年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同志们,总是眉飞色舞地说:“这还不是朝鲜最美丽的季节,你们如果是夏天来,满山遍野的金达莱花,开得通红、耀眼,就是最不注意欣赏风景的人,也会被它迷住。”在严寒的冬天里,这种迷人的景色当然还看不到,但是你会看到另一种迷人的花朵——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之花。
二月的一天中午,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的部分代表到了一个群山环抱的山村江原道平康郡福满里元直洞。这一天,天气格外暖和,积雪融化了,道路泥泞,耕耘过的土地非常松软。这里居住着三十多户人家,战后新盖起来的简朴草房,星散在子弟峰的山脚下。
元直洞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站在村边的大道上,欢迎远道来的中国客人。孩子们用中文唱着“东方红”“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打着朝、中两国的国旗欢呼着。站在最前面的三个妇女:严正燮、崔炳半、崔炳月,把鲜花献给慰问团的代表们,双手紧紧握住代表们的手,半天说不出话来。在村子的广场上,元直洞的人们以隆重的集会欢迎中国客人,这三位妇女又并排地站在最前面。三十二岁的严正燮背上背个小孩。小姑娘圆圆的红脸蛋儿,水凌凌的小眼睛,非常逗人喜爱。母亲用双手紧紧地搂着她的后背,含笑地注视着中国客人们的一举一动。四十多岁的崔炳半和崔炳月的眼睛,也一直瞅着客人们。在她们心里激荡着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国际主义的感情。
那是1953年4月17日发生的事情。这一天,元直洞的男人们都下地干活去了,突然,美国空中强盗来到了元直洞的上空,在这里进行轮番轰炸,山村顿时变成了火海。正在山上打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二营通讯员张耀义,看到村里烟火弥漫,便奋不顾身地往村里跑。这时候在山坡上、村子里,弹片和炸起的石头四处飞舞,一股股的气浪卷着浓烟烈火燃烧着村庄。张耀义一心抢救朝鲜人民,什么也顾不得了。他首先冲进一所被炸塌的正在着火的房子里,抢救出被压在房柱子下面,已经昏迷过去的崔炳月。接着,他又冲进烈火里去,这时候,福满里的劳动党书记长康锡柱也随着冲了进去,和张耀义共同抢救出两个妇女:其中一个就是崔炳半。康锡柱在抢救中负了伤,张耀义给康锡柱包扎好伤口,又从火堆里抢出了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就往村边的小河沟里跑,想用水扑灭孩子身上的火,孩子因为烧伤太重死去了,张耀义的衣服也烧着了,他扑灭了自己身上的火,又转身冲进村子里去。一间房子的门口躺着一个妇女,这就是严正燮。她怀孕已三个月了,敌人的飞机来时,她正在房子里做饭,听到炸弹声,她忙往外跑,刚跑出门,一颗炸弹正落在她的房顶上,她身上被炸了二十四处伤,当即昏倒在血泊里。张耀义迅速给严正燮包扎了伤口,把她抱起就往外跑,没有跑出几步,炸弹又在附近爆炸了,张耀义忙用自己的身体掩护着严正燮,弹片和飞石伤了他的背部、头部……,七处伤花使他有些神志不清了,但他还竭力支撑着自己,他用力往前爬了几步,终于也昏迷过去了。美国空中强盗刚走,一位朝鲜老大娘跑过来,看到地上躺着一位头部正在流血的志愿军同志,她急忙解下自己的白头巾,给张耀义包住头上的伤口。救护担架来了,张耀义被抬走了……。
被张耀义抢救出来的几个人,伤慢慢好了。六个月后,严正燮生下了她的女儿金玉女,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那位小姑娘。张耀义到底怎样了?他的身体复原了没有?元直洞的人们日夜想念着张耀义,为这些疑问坐卧不安。终于一个愉快的消息传来:张耀义还活着,伤好后回家生产了。张耀义在他的家乡——江苏省新沂县许墩村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并被选为社长。为了表彰他的英雄功绩,中国人民志愿军授给他一等功臣、二级爱民模范的光荣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给他一级国旗勋章的崇高荣誉。
这个喜讯很快传遍了元直洞。人们多么喜欢啊!为了庆贺张耀义的健康,为了纪念中朝人民难忘的友谊,元直洞的人们忙碌起来了:姑娘们以愉快的心情,在丝绢手帕上用中、朝两国文字绣上心里的话:“以血肉凝成的战斗友谊永恒万年!”元直洞农业生产协同组合(即农业生产合作社)忙着把他们的生产成绩画成图表、把他们的生产活动拍成照片,寄给张耀义。严正燮的丈夫金成玉是元直洞村支部书记,给张耀义写了一封信,倾吐他们的怀念和感激:“知道你还活着并且已经回家生产了,我们很高兴。我现在以愉快的心情写这封信给你。我的妻子被你抢救出险后六个月,生了一个女孩名叫金玉女……我们和全村的党员首先参加了农业生产协同组合。为了纪念我们的友谊,被你救出的几个人组成了以你的名字命名的“张耀义农业生产突击班”……”。
去年七月,他们收到了张耀义所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回信。元直洞的人们为了永远纪念中、朝人民不同寻常的友谊,把元直洞农业生产协同组合,命名为“张耀义农业生产协同组合”。人们十分珍贵这个命名,这个象征着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名字,给社员们以巨大的鼓舞力量。人们战胜了严重的战争破坏带来的困难,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去年这个社也由二十二户扩大为二十八户,全村只有两户没有入社,今年也递了入社申请书。被救的几个妇女,不但首先带头参加了社,组成了“张耀义农业生产突击班”,而且积极劳动。虽然她们的伤都还没有全好,崔炳半的腿还不能做重活;严正燮的左眼失明了,一只腿瘸着,一只手腕内还有弹片没有取出,而且还得在家烧饭、照顾孩子……,但去年一年,她们起早贪黑,每人都做了180个以上的劳动日。她们感激张耀义,用劳动成绩来巩固中朝人民结成的崇高友谊。
今天,从中国、从张耀义的祖国来的客人们,专诚来看望她们,来看望张耀义农业生产协同组合的社员们,她们心里热呼呼的,像见了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兴奋,激动。
在挤满了客人们和主人们的房子里,张耀义农业生产协同组合管理委员长(即社长)白承毕,给客人们介绍了社里的情况后,指着挂在墙上用框子装的一张东西说:“这是去年我们全体社员决定的:把张耀义的英雄事迹写出来,悬挂在社里,教育大家,教育我们的后代,让人们记着我们中、朝两国人民永世难忘的友谊。社员们一提起张耀义的名字,干的劲头就更足了。为了保持这名字的荣誉,我们明年争取每个劳动日达到十六斤粮食的收入。”
崔炳半好半天没有机会插上嘴。她终于打断了别人的话头,提高嗓音说:“我有句话要讲,我是被张耀义救出来的人。我感激他。将来有机会,我一定到中国去看张耀义同志。今天,我在中国慰问团代表们的面前宣誓:今后我要更积极地参加生产,来答谢中国人民给我们的援助……。”
主人们再三叮嘱慰问团的代表们,一定要把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热爱带回中国去。并请转告张耀义同志,朝鲜的张耀义社和中国的张耀义所在的社一样,正在积极准备春耕,争取今年丰收。
太阳已经偏西了,慰问团的代表们还要赶路,但客人们和主人们还是千言万语说不尽。严正燮和他们社里分别送了礼物,要我们转给张耀义所在的社。元直洞的人们恋恋不舍地簇拥着客人们,送出村子很远很远。在人群中,严正燮抱着她的女儿,颠跛着腿,不顾田里的泥泞,一面不断挥手告别,一面仍然向前走着。直到汽车已经转过山头,再次挥手向主人致意的时候,伫立在大道上的人们还挥着双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