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在武汉钢铁联合企业的工地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4-08
第2版()
专栏:

在武汉钢铁联合企业的工地上
本报记者 曹葆铭
武汉钢铁联合企业的施工准备工作提前展开了。
几个月前,在这方圆几十里的地区内,还是稻田和山地,现在已经建起了有几千户住宅的工人村,筑好了三座加工厂和热电站的基础工程。
混凝土搅拌厂的高楼和天桥矗立在附属企业工地上。在它的周围正在铺管道,砌地基,安梁柱。三十多公尺高的塔式吊车正在把预制好的钢骨架往热电站厂房上吊运。开工才十多天的厂区平土工程,已经把一大片由山丘和低田组成的丘陵地带平整成了一个坦坡,铲土机和自卸汽车群穿梭似地往返在坦坡上,继续把高处的土铲运到低处去。
在工地上,许多笨重活都由机械操作。各种木材、钢筋架和混凝土梁柱,都是加工厂预制好,由几百辆汽车分送各处。
我们站在一个高地上,工地的同志指着前面一座隐约的山头说:“我们站的地方是联合企业的尾部,前门在那座山头那里。我们要把这数不清的山丘、洼地和水塘平成三个标高的平地。”他估算了一下,建设这个钢铁基地,仅在厂区和铁矿山两个地方,就需要平整两千多万立方公尺土,剥离一千多万立方公尺石头。将这些土石按宽高各一公尺平铺起来,就有三万多公里长。
武汉钢铁联合企业建成后,将成为造船、建筑、机器制造和其他工业需用的各种钢材的供应基地。许多仰给它供应钢料或为它服务的工厂都将随着建设起来。平地建设一个钢铁基地,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为了选择一个厂址,我们曾经花了很长时间,在纵横数百里内找了许多个地方,由苏联专家和中国工程师组成的设计小组,乘飞机在天空观察,乘汽车到现场观察,并且在候选厂址步行踏勘,走遍了许多过去没有注意到的小路和田间,最后才为我们推荐了现在这个条件优良的厂址。
苏联还给武汉钢铁联合企业作好设计和供应主要设备。这将是一座高度自动化、机械化的联合企业。运料的火车一到堆栈,便有翻车机把车箱整个翻转,倒出原料。成品出厂,也有电气吊车用磁铁把成品吸起,装上火车。在巨大的高炉上,将实行蒸汽鼓风作业和高压炉顶,这样便可以稳定炉内生产情况,少用焦炭,多出生铁。在平炉上将采用氧气炼钢法,这样便可以较少的平炉达到原订的计划产量。设计工程师们还按照流水作业来安排原料、产品流动过程,合理布置厂区。在劳动条件的设计方面,除了一般的劳动保护设施外,还针对长江流域夏季酷热的特点,采取了两项特别措施:一项是把散发巨大热量的平炉加以适当间隔;一项是实行空气淋浴——用冰凉的地下水把热空气冷却,然后把冷空气通往高温操纵台和工人休息室。
建设的人们怀着向往的心情,从太原、重庆、哈尔滨等地到这里来。正在黄石市工作的挖土机手王贵君,晚上一听说调到武汉钢铁联合企业工地,连工资也忘了领,就打起背包等待天明出发。为了搜集设计资料,观察气象、水文的同志,常年没有假日;测量地形的同志常常是早出晚归。有的同志还在零下一度的时候跳进水塘去实测标高。在那最紧张的日子里,许多同志都日夜在郊野工作,深夜两三点钟还提着马灯走几里地去送图纸。他们估算了一下,他们为搜集资料所走的里程就有三十六万多公里。
为了克服缺乏经验、缺乏技术的困难,在开工前,大部分职工都受过一次训练,现在还有几千人在业余学校和专业技术训练班学习。一些原来不会看图的工长,现在都能看图和估工估料。钻机机长葛贤文认真执行苏联专家建议,并且研究出几种新的操作方法,他领导的钻机一连五个月都超额完成计划,消灭了机械事故和孔内事故,保证了钻孔质量,为国家节约了三万多元。工程师宗俊章认真钻研苏联送来初步设计,掌握了工程关键所在,及时帮助同志们解决问题,使他所负责的辅助车间的六项设计都提前或按期交出了图纸。由钳工转学挖土机驾驶的王贵君,虽然只在东北学习了三、四个月,但是他勤学苦练,创造了先进的挖土经验,工效由原来三分钟挖四斗提高到两分钟挖五斗;他的挖土机也保养得好,出勤率达97%。从开工以来,他都是月月超过计划30%以上。
为了提前完成建设任务,在各工程公司,在各个工地上,到处都张贴着红红绿绿的职工们的竞赛条件。获得“青年突击手”称号的王贵君领导的挖土机小组,决定改进挖齿,发挥机器潜力,保证一年完成两年半的工作量。沈文烈和李全恩两个铲运机小组,联合决定实行一台拖拉机曳引两台铲土机和加大铲土机容量的办法,保证一年完成两年任务。张大生泥工小组刚订出月月超过计划25%的竞赛条件,就遇上质量要求极严的新工程,大家都没有达到定额。后来,他们采用苏联大铲砌墙,便突破了定额,质量也完全合乎标准。职工们和工程技术人员们都充满了信心,让祖国新的钢铁基地提前炼出铁和钢来!(附图片)
正在日夜紧张施工的热电站工地 郭雷震摄(长江日报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