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修了公路以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4-17
第2版()
专栏:

修了公路以后
王精忠
河北省蓟县的党政领导机关,几年来发动和依靠群众的力量进行地方交通建设,改善了人民生活,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解放前,蓟县境内只有从北京到唐山和到喜峰口的两条公路通过。这两条公路在战争中被破坏了,不能行车。解放初期虽然修复了72.5公里的公路,但是质量不好,行车时常受阻。
交通不方便给农副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的损失。这个县盛产小麦、杂粮、棉花和桃、梨、柿子等,因为交通不便,常常不能及时外运。特别在鲜果收获季节,有时候不得不眼看它们在树下霉烂。1949年,青山岭乡生产了八十多万斤果品,因为运不出去,霉烂在树下的就达二十四万斤。1951年王福海收获的四千斤水果,也因为运不出去而全部霉烂。山区里的人们尤其感到不便。在南部有些常年积水的地方,甚至连油、盐等生活必需品也时常供应中断。
为了改善人民生活,蓟县的党政领导机关接受群众要求,组织和领导人民展开了交通建设工作。从1951年开始,蓟县领导机关便组织力量,对全县交通情况进行调查。接着,又按照“先主后次、就地取材、逐步修整、分期改善、逐步提高”的原则,广泛地发动和组织群众修路。总计在四年多的时间中,动员参加修路的民工达七十六万八千多工日,马车7,383辆车次,驮子732个工日,手推车864个工日。除改善泥结卵石路面外,共兴修了十四条长达276.5公里的公路,完成土石方二百零五万一千立方公尺,修建大小桥涵154座。现在,全县各区间都有公路畅通。在修路的过程中还培养和训练了34名干部,并且教会许多群众掌握了修路的技术,保证了公路的质量。
农民群众在修筑公路中表现了高度的劳动热情,在党、团员带头下,开展了劳动竞赛。去年春天,刚过春节,大地还未开冻,民工们便冒着风雪到了工地。邦均镇西街的刘素琴,领导妇女们提前到干沙河里拣石子。手磨破了,别人劝她休息,她也不肯,终于带领着妇女提前超额完成了任务。这个镇东街的王铎是以“车破马瘦”出名的。大家让他少拉石子,他还是要求增加任务。
公路修好以后,群众还自动组织起来护路。从1951年到现在,共建立了191个护路小组(共650人)。几年来出现的模范护路组有四个,模范护路人员32个。几年来,通过群众自筹和国家重点补助树苗的办法,在公路两旁栽活了杨柳槐树十三万七千多株,目前已经绿化成荫。
公路的兴修给人民带来了很多好处。几年中运输量提高了25%,行车速度加快了35%,货物运价降低了2%。这样,就有力地保证了农村土特产品的外运和工业品的及时输入。从合作社的供销资料记载来看,没有修公路以前,每年收购水果为六万斤,1955年,收购的水果达到了265万斤,增加几十倍。没有修公路以前,国营商业部门和合作社每年卖出的棉布为二千九百匹,1954年,增加到了九万二千匹,增加了三十一倍。
目前,全县除了再完成二十九公里的泥结碎石路面外,还要在春耕前把乡和乡间的公路全部修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