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红河边的棉花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4-17
第2版()
专栏:

红河边的棉花树
本报记者 陈勇进
很多北方的农民,当他们种植棉花的时候,常常想着:如果棉花能长成树不结得更多吗?如果能长成树不就省得年年栽种了吗?云南省有些地方就有这样的棉花树,那就是木棉。云南省正大力在群众中推广种植木棉。玉溪专区规划,将来要栽种木棉二十万亩。只红河边的元江县就要栽种六万亩。
我到元江县的第二天,县农业指导站的杨光烈同志就领我到县农场的一块地里看木棉去了。过了一条小河,走了没几步,杨光烈就指着甘蔗田这边的一块青绿的田地说:“那里长的就是木棉。”这哪里像棉花呢,看起来很像北方的桃树林子。当我们走近这块棉花田的时候,杨光烈又说了一道:这就是棉花树,也就是木棉。谁能想到当我们祖国北方大雪纷飞的时候,这里的棉花树却一面开着淡黄色的花朵,一面结了累累的棉桃,一面吐着雪白的棉絮呢?农场里的一位同志顺手摘了一团棉花说:“你看这木棉的纤维有多长,比北方的草棉长一倍还多。昆明的云南纺织厂,用木棉和草棉混合纺出了四十二支纱的细纱,到上海纺出来的是六十支纱的细纱;如果是全用木棉,就会纺出更细的纱来。”
“一棵大的木棉能结多少棉桃?”我问农场的同志。
“过去我们查过一棵有三千多桃,咱们再查查吧。”农场的那个青年顺便找了一棵棉花树,说:“如果把这棵树上的桃子都查完,费的时间太长,咱们找一个枝子来查。”那位同志围着那棵木棉转了一个圈,找了一个不长不短的棉枝,说:“就查这个枝子吧。”查了好长时间才查完,他告诉我这一个枝子长了211个棉桃;把这一棵棉树的大小棉枝折合成十五个像这样的枝子,那么全树就是3,165个棉桃。可是这是冬花,冬花结桃少,春花结桃多,就按一年一棵木棉结八千个桃,二百个桃剥一斤花,就是四十斤。这是三年生的木棉。
他们种植木棉的技术还很差,经验还很少,现在还没有得出一棵木棉到底能摘多少桃的确切数目。当地群众在几年来的种植中,有的一棵结到十一斤,最好的一棵结到十七斤。按一棵结十七斤棉花,每亩按最少种一百五十棵,那么一亩地就收二千多斤。如果按农场的同志当场查的那棵木棉的桃子计算,每亩种一百五十棵,一年一亩就能收六千斤。因为这里的天气热,虫害特别严重。加以种棉技术还很差,木棉的产量还很低,好的一亩才收到一百三十斤。但是,他们将随着种植木棉技术的提高而获得丰收。
云南省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都极其重视木棉的推广工作。为了教会群众种植木棉,元江县开办了木棉训练班,培养了不少积极分子,现在全县已经种植了九千多亩木棉。
在元江县,我们访问了种植木棉的甘庄?乡。这里的六百亩木棉,种植在白沙果山脚下。这片土地,一片荒地,是去年才开垦的。甘庄?乡乡长王一罕说:推广木棉可不容易。早在1952年就在甘庄?试种了三棵木棉。那时候,不知道施肥,也不知道除虫,棉花只开花结果不吐絮。去年县里分配给他们种植四百亩木棉任务的时候,他们勉强地接受了。县里办木棉训练班,甘庄?乡有十五个积极分子参加了学习。在训练班里,他们研究了国家发展木棉的计划,又学习了栽培木棉的技术。他们还到了栽种木棉最有成绩的小燕村参观。他们回到乡里以后,便向群众宣传小燕乡的种木棉丰收的情形。可是,当甘庄?的几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准备开荒种棉的时候,有些人还是不愿干木棉活。有的人固执地说:“我们这里种过木棉不是光开花结果不吐絮吗?”在研究群众为什么对种植木棉的情绪不高的时候,第一社的何朝平说:“有些社员不愿做木棉的活,是因为害怕得不到工分。”这时党支部和团支部先向党、团员提出了要积极地开荒种木棉支援国家的工业建设。为了消除社员的顾虑,合作社很快就解决了种木棉记工分的问题,这样六百亩木棉的种植任务很快就分下去了。
去年六月三日开始播种了。他们在播种前还实行了温汤浸种。播种后,人们的顾虑又来了,有人说白沙果山的土硬,怕长不出苗来。第一社的社员白光明,一天到白沙果山跑几趟,他每次跑到木棉地里,就扒扒土里的木棉种,看看是否出了芽。三四天后,白光明高兴地对村里的人说:“木棉出芽了!”仅仅七天苗儿都出齐了。全甘庄?的群众又在焦虑地等待着看那些苗是不是开花。八月初,木棉的黄花朵儿开了,人们在兴奋中焦虑着木棉是不是结果、吐絮。十月间,木棉现蕾吐絮了。可是红铃虫、蚜虫接着又来了,区委会又向甘庄?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提出防虫的意见,全乡买了八架喷雾器。喷雾器买来了,群众不会使用,党支部组织了九十多个青年学习使用喷雾器,及时地防止了虫害。当我访问甘庄?的时候,这里的妇女们正在青绿的木棉田里拾棉花。她们得意地扯着木棉絮,称赞木棉的纤维长、质地好。甘庄?的人们表示要为国家种植更多的木棉。(附图片)
云南省元江县的木棉      徐彬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