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话剧“杨根思”和它的演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4-19
第3版()
专栏:

话剧“杨根思”和它的演出
董小吾
作剧:沈西蒙 导演:漠雁 中国人民解放军前线话剧团演出
话剧“杨根思”的演出,给观众带来了很大的兴奋和感动。剧作者、导演和演员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真实而亲切地表现了杨根思和他的战友们的成长过程。他们并没有把杨根思表现成一个天生的英雄。他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是一个平凡的人。他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朴实善良,却并不软弱无能。他有自己的欢乐和烦恼。他在革命斗争中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觉悟,锻炼了自己的品质,他把个人的利益溶汇在集体利益之中;这样就使他英勇战斗,不怕牺牲,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观众看到:第一幕中的杨根思还只是焦急地哭诉着自己的“地主老爷压在头上”的“一肚子气!一肚子火!”,因而要求扛枪报仇,推翻地主的压迫。最初他只想夺回自己的房子、两亩地、三棵树,后来才认识了革命战争的伟大意义;最初在战斗中有些盲动,不懂得遵守革命纪律的重要性,后来却能够带领一支队伍作战了,在第五幕中出现的杨根思,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政治修养和精明老练的连指挥员。这一过程是描写得清晰生动的。另一个战士赵国栋在第一幕中还叫嚷着:“当兵总算当到头啦!该让我们睡大觉啦!”到第五幕,他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战士,以英勇的姿态和杨根思等人一同屹立在神圣不可侵犯的一零七一小高地上。五年的锻炼,使他们如钢似铁地生长起来。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党所领导的阶级战士的特质。
第四幕崔福宝的参加志愿军,使我们立刻回忆起杨根思参军的情景;但是导演和演员不是单纯从舞台环境气氛、舞台调度或者人物外在的区别加以处理的,而是根据角色在不同年代不同环境中所受的不同影响,也就是根据人物的不同性格在规定情境中的不同表现而安排的。这样就比较鲜明地渲染出人物的时代色彩。
第五幕一场是个十分激动人心的场面。在朝鲜一零七一小高地附近的指挥所里,在万分紧急的战斗情况下,师长对一些刚从阵地上下来的伤员们讲述杨根思所在的阵地上发生的严重情况。一个战士宣誓般地对大家说:“我们还有口气!我们还能分担!同志们,还有什么可讲的,大家咬紧牙关,跟我走!”这是多么强烈的阶级友爱!多么震撼人心的话语!舞台上十分动人地表现了朝鲜战场的紧张、艰苦,突出地表现了志愿军的英雄意志和宏大气概。
最后一场,被敌人炮火轰成焦土般的高地上只剩下杨根思等四个人了。他们兄弟般地相偎相依,轻轻地唱起“村前桃花村后柳”的家乡歌曲,抒发着崇高的情感。英雄的歌声和上空敌机的哀鸣相对衬,显示了我们力量的强大,也暴露出敌人的卑劣和无能。杨根思牺牲以后,师长缓步走向小山头,把杨根思的帽子和枪授予新战士崔福宝,这一场面是激动人心的。
剧作者有力地刻划了杨根思、周来喜、马标和团长等人物的性格。使我们热爱他们。由于演员们紧紧地掌握了角色内在发展的线索,并且运用了自己的生活知识和艺术想像,对角色所经历的丰富生活进行了深刻的体验,因而真实地体现出这些人物的成长和精神面貌,给观众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导演对几个战斗场面的处理也是成功的。在齐村战斗的一场戏里,通过舞台上各种人物的反映,把观众引进了规定情境,使观众和角色一同看到了前面的战斗情况,一同为爆破的失败而焦急,更为爆破的成功而喜悦。
剧本的缺点是结构还不够严密精炼,在刻划人物上还受着真人真事的限制,还有用人物说明故事的痕迹。如果作者能够把一些多余的人物甚至场面加以适当的削减,戏剧的感人力量当会更强烈些。
在表演、导演方面,导演和演员还没有更全面更深刻地去揭示角色在规定情境中的复杂情感。如杨根思在战斗中的性格特点虽然表现得比较突出、鲜明,但是他对其他事物的思想情感和态度,却表现得不够丰富;又如周来喜和妻子的两次会见和离别的处理,也都略有草率之感。
演出的最大缺点是音响效果过份强烈,舞台上烟雾迷漫,容易把观众吸引到戏外,减低了戏剧的效果,同时,这也不符合艺术的真实的要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