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铁猴”棉的出世和繁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4-24
第2版()
专栏:

“铁猴”棉的出世和繁殖
笔夫
陕西省决定今年在泾阳三渠乡铁门李村附近,繁殖“铁猴”棉良种四千亩。“铁猴”棉的优点是果枝短,极少生“油条” (即不结果的棉枝),不容易疯长,而且株形紧凑,适合密植,开花多,结铃繁,成熟较早,吐絮集中,所产籽棉衣分高 (平均为38%以上),也适合纺织业的需要。据当地农民多年种植,每亩产皮棉超过当年泾斯棉良种25%以上。“铁猴”棉多年来最稳定的产量达到每亩八十斤皮棉,而泾斯棉每亩只产皮棉五十斤左右。所以,这是一个经济价值高并且适合机械耕作的良种。因为这种棉花果枝短,开花结实靠近主干,就如猴儿爬杆一般,当地农民就把它叫做“铁猴”棉。
“铁猴”棉良种是泾阳县三渠乡铁门李村农民孟文喜亲手选育出来的。可惜孟文喜在去年春天病故了,去世那年才三十七岁。
孟文喜,是个劳动而精细的农民。他自幼就肯钻研种棉花的技术。他亲身体会到种棉花是件费工的活路,特别是在六月天搬芽掐扭的时候,太阳火燎燎地晒着,人们“三折”蹲在地里,汗水长流。孟文喜就想:要是选育一种不打掐的棉花,那该多美!
1947年夏天,孟文喜在自己种的四号斯字棉地里,发现了一株不像斯字棉的棉花,果枝短,结桃繁,他只掐过顶尖,却没有生“油条”,也没有疯长。他就特别注意这株棉花的生长。在这株棉花上做了记号,再三嘱咐他的母亲和妻子,不要损伤它。这一年他便把这株棉花保存下来了。第二年,它已经繁殖到几十株,以后又一年一年地增多,直到1950年,已经繁殖到六亩。1952年秋季阴雨过了,泾惠渠产棉区种的泾斯棉,因疯长、落铃,减产很厉害,每亩只产皮棉二十五斤左右;可是,当地种的“铁猴”棉,却没有疯长,每亩产皮棉五十斤以上。从此,铁门李村周围的农民,也都托亲拜友争着挑换这个良种。去年,铁门李村附近十三个村子的农民,已经种植“铁猴”棉一千多亩。
“铁猴”棉良种能繁殖到今天,孟文喜和全村农民都出了不少力气。在“铁猴”棉选出和繁殖的头一、二年,因为种的很少,不便于用轧花车来轧,孟文喜就一瓣一瓣地撕出棉绒,保存下种子。以后种的多了,他为了保持种子的纯度,每逢轧花时候,总先把轧花车擦刷干净。当铁门李村农民自发地推广繁育“铁猴”棉的时候,驻在这个村附近的前西北行政委员会泾惠农场的某些人员,不加调查研究,硬要农民不种植棉花。当时,农民们向这些保守思想进行了斗争。
现在,孟文喜去世了,当人们提起 “铁猴”的时候,就提起他的名字。孟文喜的妻子说:“自从‘猴上杆’棉花出名以后,我家里常有客人来访问。去年春上,文喜病了,省农业厅还介绍他到西安去治疗。”现在,陕西省农业综合试验站已经在各地作“铁猴”棉的栽培示范,准备以后大量推广。农业部在今年布置的全国性棉花品种区域试验里,也将这一棉种分发到许多地方的科学研究单位去试验。“铁猴”棉良种的推广,越来越广泛了,这是铁门李村和孟文喜的荣誉。(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