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阅读
  • 0回复

让农场的先进集体越来越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5-01
第3版()
专栏:

让农场的先进集体越来越多
国营友谊农场拖拉机驾驶员 赵未
1955年年初,我从国营芦台农场调到友谊农场开垦大面积荒地。去年一年我们包车组完成了2,513.78公顷耕作任务,超过计划工作量91.53%,并为国家节约了2,789.4公斤油料,取得了“先进机车”的光荣称号。
我们包车组的六个同志,来自祖国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工作岗位。副驾驶员刘焕高同志,过去是东北农学院附设农业机械化学校三年级的学生;助手孙青田,过去在双桥拖拉机修配厂学习钳工;农具手苏建林和赵学勤是从江苏来的转业军人,刘金祥是河北邯郸农场的农工组长。我们的出身、经历各不相同,生活习惯也有很大差异。我们都不习惯北大荒的严寒,也没有大面积开垦荒地的经验,但是建设“农业上的鞍钢”的光荣职责鼓舞着我们,苏联专家们不怕艰苦、热情负责的崇高品质感染着我们,我们六个人,互相督促,互相帮助,互相关怀,亲密得像亲兄弟一样,这样,我们就有了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
我们刚到友谊农场的时候,没有房子,一部分人住在宿营车里,一部分人只能住在帐篷里面,晚上太冷,被子多的同志,就把被子拿出来,大家合用。休息的同志经常给工作的同志们预备好温暖的炉火和洗脸的热水。我们自己建立起球场,还把大家带来的书集中起来建立一个小型图书馆,不能工作的时候,就在一起学习文化和技术。刘焕高同志就找出纸来画机械图给同志们讲解拖拉机构造的理论。我向大家介绍实际操作的经验,帮助大家提高技术。
我们中间,也有人因吃不惯高粱米和棒子粒的饭,或经受不了北大荒的寒冷叫过苦。每当这样的时候,我们就集聚在一起,从自己的经历中谈祖国的建设,互相鼓励。例如我参加过1949年芦台农场建场斗争,我就讲那时候,洪水怎样威胁着芦台,生活怎样艰苦,我们只有一些从国民党接收来的剩余物资——几台连草皮都翻不过来的破破烂烂的小马力拖拉机。但是没有几年工夫,芦台农场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我们的友谊农场拥有最新式最优良的苏联农业机械装备,有很多优秀的苏联专家的具体帮助,我们一定能在最短期间,把北大荒建设成一个雄伟、富饶的农业城市。一谈到这些,我们就有了信心,有了力量。副驾驶员刘焕高同志会写文章和诗,他常常写文章和诗来鼓舞大家。例如,我们到达工地的第一天,天已近晚,临时砌灶做饭,野外风大,饭总做不熟,他就以“草原上的第一餐饭”为题,写了一篇文章,生动地描写了这一晚的战斗经历,大家读了这篇文章,在北风怒号的荒野上,吃着夹生的饭,也感到格外的香甜。
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更多。譬如,在开荒以前耙地的时候,地里没人的荒草望不到边,看不清路线。在夜间工作的时候,我们只好派一个人在地下跑,给拖拉机领路。地下到处是土包、树根,经常把人摔倒。草丛里还常有野狼出没。跑上一夜浑身是汗,冷风一吹,又冻得发抖。后来大家研究出“大区双遍套耙”方法,才解决这个困难,并且从过去每个班耙地四、五十公顷提高到九十公顷以上,还保证了质量。又如在开荒期间,我们的机车,只有一台五铧犁,阻力中心不好找,犁铧又经常被草皮、树根堵塞,一连几天,都达不到工作定额,质量也差。我们整天站在犁上研究克服堵犁的办法。我们每个人都努力找出自己能发现的问题,共同动手作了十多次调整,终于获得了经验,克服了困难,使每班开荒的效率从三、四公顷提高到九公顷多,超过定额60%以上,提前完成了任务。
我们能够取得成绩的另一原因,是认真贯彻执行苏联专家的建议。在春播小麦期间,我们由于用的是新拖拉机,不熟悉它的性能,一台C—80拖拉机牵引四台四十八行播种机,只能用二速行驶,一天只能播种四、五十公顷,达不到定额。苏联专家史丹靠同志就帮助我们拔掉马力限制钉,马上编组五台播种机,用三速牵引工作,最高工作量就达到102公顷,超过定额70%,开荒后第一遍灭茬工作中。垡片大,犁沟多,灭茬器容易进到垅沟里,如果硬拉,就会使大梁变形,我们及时执行了苏联专家的意见,把小犁梁横过来安装,工作就很顺利地进行了。
“五一”节以前,我代表我们包车组的同志们到北京来参加全国农业水利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在会上和许多同志们交流了工作上的经验,参观了苏联先进生产者的表演,学习到不少东西。我决心加倍努力,做一个名符其实的新中国优秀的拖拉机手。我们全组的同志都决心巩固已有的成绩,做好团结工作,进一步发扬先进集体的光荣,并努力帮助别的组,让我们农场的先进集体越来越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