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平凡的劳动,出色的成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5-05
第2版()
专栏:

  平凡的劳动,出色的成就
  ——先进生产者齐树椿等在四日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的四日会议上,有十一位代表发言,这些代表中有修筑康藏公路的工程师和部队代表,有建筑工人,纺织女工和机器工人,内蒙古草原上的放牧姑娘,汽车司机和售票员,商店售货员和名厨师等。这些先进生产者分别向大会报告了他(她)们在各个生产建设战线上的生动事迹,这些发言不断地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在“世界屋脊”上五年
参加修建康藏公路的工程师齐树椿,和部队代表王鹤卿,介绍了他们在修建康藏公路中如何克服种种困难。齐树椿说:康藏公路全长二千多公里,穿过十四座大山,可是踏勘队为了找路,却跑了不止二万多公里,翻了几百座大山。这些山都是抬头看不到顶,山腰上都是云雾。一年四季都是雪,空气稀薄,人爬到山上,呼吸都感到困难,走一步就得喘口气。我们踏勘队里有许多人都是第一次到这样的地方,许多人鼻子里流血,脸上脱皮,有的人眼睛和耳朵都出血。这里,水到几十度就开了,我们才到高原时,炊事员没有经验,我们天天吃生饭。这里天气很冷,可是踏勘队的同志们不管多冷的地方都得去。他们过雀儿山的时候,吐一口痰,还没落到地便冻成了冰花,呼出来的气都变成霜粘在胡子眉毛上。踏勘队的同志们到了雪山上,晚上只能把帐篷搭在雪地上,帐篷里全是雪,晚上就把被子铺在雪上睡觉。第二天爬起来,有的人头发都冻得粘在被子上。
踏勘队的同志们为了找路,整年在深山野林中跑,有时,几百里碰不到人烟。粮食不够了,便挖雪猪子吃,捉鱼吃。悬崖上走不过去,便用刀子挖个踏脚坑。那时队里的人都带着刀和绳子,实在下不去的地方便用绳子吊下去。踏勘队没有皮尺,便用铅丝代替;没有计步器,便数着步子走,多少步算一百公尺,走一百公尺便向口袋里放一块小石子,十个小石子换一个大石子,算一千公尺,晚上数数石子便知道里程多远。我们有个余炯工程师,带了一个踏勘队从昌都到拉萨,踏勘了北路、中路和南路。翻过了七十二座大山,走了上万里路,当中有一个月失掉了联系,大家都以为他们牺牲了,可是最后他们还是完成任务回来了。他们在路上走了一年多,回来的时候,头发、胡子长得老长,衣服都破烂得遮不住身体,见了面大家都认不出了。
1953年进入森林区,衣裳被荆棘挂成布条,只好用绳子绑在腿上,像个叫花子。那时被让政委看见了,立刻打电报到成都,用飞机给我们运来了帆布衣服。这种特制的衣服怎样也磨不坏,到今天还有人保留着做纪念。1954年夏天,我们在波密区测量,天不断地下雨,每人都浑身湿透,晚上进了帐篷脱下湿衣服便钻进被子里,第二天还是穿上湿衣服工作。雨下得帐篷也霉烂了,手指一顶就是一个洞,外面下雨里面漏雨。
康藏公路已经通车近两年了,藏族人民的生活起了很大变化。我在康藏工作了五年多,头发白了一半,眼睛也有一只看不清东西了。可是当我离开康藏的时候,看到沿着公路出现了许多新楼房,也有了电灯,也有了农场和拖拉机。藏民也能吃到盐,穿上花衣服,心里真高兴,过去的苦都变成了甜,艰苦都变成了幸福。我觉得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一切力量,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就能找到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安慰。
放牧姑娘
来自蒙古草原的内蒙古食品公司黄旗牧场放牧女工好尔拉,介绍了她饲养乳牛的经验。她说:1954年牧场开展了竞赛,我们保证每头牛一天挤两次奶,每次挤二斤,每人一天平均挤七十斤。如何完成呢,牛这么瘦,奶又少。我开始细心研究牛的活动,发现有些牛在晚上放牧回来以后还想吃草。我想这一定是没吃饱。我就向领导建议“晚上加一次放牧”。在夜间放牧牛容易跑散和被狼伤害,小组里有四个女同志害怕,后来就由我和一个男同志轮流在夜间放牧。我们把这种放牧叫做“戌亥放牧法”。奶牛经过每天晚上加一次放牧,每头每天多产奶一斤半,每头每月增加四十五斤,超额完成了竞赛指标,我们小组得到了红旗。1955年下半年,党又把一批出口牛的饲养、放牧任务交给我们小组了。怎样才能够使牛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最大限度的长膘呢,不用新方法放牧是不能完成任务的。我就开始注意研究,发现牛在天气热的时候不爱吃草,放的时间又短,再加上察哈尔盟地区的草质不好,因此牛吃不饱;早晨凉爽,牛爱吃草。我就提出了“三三二放牧法”,即是一天中放牧三次,在三次放牧之间休息三次,在上午和下午各饮水一次。这个方法是在“戌亥放牧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因此作到了牲畜一天吃三个饱,使增膘长肉得到了保证。后来我又发现牛吃饱了以后,老是不愿意走,赶不回去,而且打盘的地方又离草地远。我就想:叫牛吃饱了以后就地休息不好吗?这样既吃的饱,休息得又好,牛长膘一定更快。经过这样试验,牛长膘确实快了。就把这个方法叫做“随草随地打盘法”。实行这个方法,在第三季度内我们共放牛1,089头,平均每头牛增膘六十斤,共增膘65,000多斤。胜利地完成了出口牛的饲养、放牧任务。
把先进经验传授给别人
四川省城市建设局第二工程公司木工组组长、成都市特等劳动模范林瑞庭,在大会上介绍了他们如何把先进经验传授给别人的经验。他说,过去我推广先进经验,只是在大会上讲一讲,表演一番就算了。可是群众一遇到具体困难,再没有人在现场帮助他解决,先进经验也就推不动了。我想:要是真想帮助别人学习先进经验,那首先就得能让人家接受,接受了以后就要帮助人家掌握起来,最后,还要看一看推广后的效果怎样。我们的工地上,唐云清、徐绍清两个小组都达不到定额。徐绍清小组正作屋架,我们就去了几个同志详细察看他们的操作规程,找出影响效率的原因,然后再亲自操作给他们看。这样不但帮助他们达到了定额,还节省了八十多个工。用同样的办法,帮助唐云清小组把工作效率提高了三倍以上。我们调到一四四工地以后,发现林德贵小组的效率也很低,仅能达到定额的85%左右。我们又和林德贵小组长研究,采取了换工留学的办法来交流经验。我们小组去的三个同志,帮助他们改进了劳动组织,帮助他们推广了几种先进经验和工具,这样他们就很快的从达不到定额,提高到超过定额70%。他们小组来到我们组的三个人,也很快的熟悉了我们所使用的一些工具,回去以后,就成了林德贵小组里推广先进经验的骨干。有时候一项任务很大,需要几个组一齐来作,我们就和各组取得协议,经过领导上批准以后,组成一个较大的联合组,把不同小组的人,配备到同样的工序上去干活。这样就更便于互相交流经验了。我们小组从去年九月,到今年二月,就像上边所讲的那个样子,通过换工互助,个别帮助和组织联合组等几种形式,一共帮助了八个小组,一百零四名工人,他们平均超过国家劳动定额30%到70%。
  “老少平安”和“百鸟朝凤”
上海锦江饭店的名厨师萧良初,在大会上介绍了他怎样为消费者烧制出好的菜。他说:解放后,人民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我想,自己是个厨师,应该做出样式更多、味道更美的菜,来满足消费者的要求。我看到西餐里的牛排有些人很爱吃,我就根据牛排的特点,进行研究,作出了一种比西餐牛排嫩的中餐牛排,我用辣酱油、蕃茄沙士、糖来作,这样就带有辣、酸、甜的滋味,每盘只有几角钱,又经济又实惠,很受人们欢迎。去年我又想法研究出“酥作豉汁鸡”。这种菜因为用豉汁炒的,又用酥皮粉放在油内炸,所以香而酥,非常适合喝酒。我又根据广东家乡口味,研究出“锦绣鱼球”。这种菜不管什么样的鱼都可以做,因为作时先去了鱼骨,老人、小孩都可以吃,特别是没有牙的老年人很欢迎,所以人们叫这样菜为“老少平安”。我们在作菜时,不但注意菜的质量,而且注意菜的美观。例如,过去在招待客人时,西瓜是切好一片片的端上来,我感到这样既不美观,西瓜的味道也很单调。因此,就根据“冬瓜?”的作法,作出了“西瓜?”,把西瓜不切开来,只是开个洞,把西瓜肉挖出来,然后拌上糖,加进樱桃、菠萝,同时在西瓜皮外面用小刀雕刻上一些山水人物。有的外宾吃完后,把空瓜皮带回去留作纪念。我在国外时看到苏联的很多菜,样式很多,并且在菜上配上各种颜色,非常美观。吸收这些优点,我就做出了一种叫“百鸟朝凤”的菜。把鸡一烧熟,加上五香,然后去掉鸡骨,切碎,摆成一个凤凰,用青菜、红萝卜、鸡蛋黄作尾巴,鸡的四周放上安仁蛋、饺蛋、禾花雀、安仁雀,这样从旁一看,活像“百鸟朝凤”,十分美观,同时味道也比过去鲜美。去掉骨头吃起来也更方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