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一个半机械化的手工业合作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5-19
第2版()
专栏:

一个半机械化的手工业合作社
萧彦 保义
山东省潍坊市第一红炉生产合作社,是在1951年10月建立起来的。开始的时候,只有打铁用的炉子、铁锤、铁钳子、风箱等简单的打铁工具。几年来,他们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勤俭办社,生产日益发展。在没有和红炉三社合并以前社员已经由原来的72人发展到334人,有了二十多万元的资金积累。产品也由几十种增加到二百种以上,销售范围扩大到山西、陕西、河南、江苏以及黑龙江等省。由于逐步增添了不少机器,目前,机器生产的产值已经占全社总产值的90%以上,由一个一般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发展成为半机械化的农具工厂了。
这个手工业合作社能有今天这样的规模是不容易的。就拿添购机器来说吧,1952年秋天,合作社副主任谭培元到济南参观物资交流会,看到一种电力压铁机。用这种机器压的铁铣又平整又光滑,质量好,价格低,工作效率高。可是当他回来向社员提出买机器的时候,有些社员提出一大堆问题。如:“机器买来,没技术,掌握不了怎么办?”“大量制造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怎么办?”“买机器的钱从哪里来?”在社的理事会上,认真研究了这个问题,确定机器要买,困难可以克服,产品销路也没问题,买机器的钱可以依靠搞好生产积累。经过社员大会的讨论,大家都同意了,于是确定先买电锤,后买压铁机。
机器买来之后,技术上又遇到了很多困难。工人开起电锤来,不是太轻就是太重;掌锤的和掌钳的也配合不好。压铁机也没人能使,派人到外边去匆匆忙忙学操纵知识,还是掌握不好。有一次干了四天活,返工了三天,损失达二百多元。有人说:“社里买来的压铁机,简直变成了‘大老虎’了,擒不了它,几个月就会把这个社‘吃’光的。”但是社员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选拔了十多个青年工人全力学习技术。经过一年左右时间,这些过去只会在小红炉上掌钳或抡大锤的铁工,已经能掌握电锤、压铁机的全部技术了。电锤和压铁机在生产中,都显示了它们的优越性。电锤生产大镐日产量由最初七、八个提高到四十五个。压铁机也由最初每天压铁铣一百多张增加到九百多张。几年来积累起来的一批小红炉难以锻造的零碎钢铁,也用电锤全部做成了产品。
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社内又陆续添置了不少机器。到1954年,就用过去积累的资金和国家贷款,买了一些车床,加上扩社的时候部分新社员带进一些机器,这个社就变为一个半机械化生产的合作社了。使用机器生产,就可以接受大批订货,并且能承做手工操作做不了的钢质产品。
社员们看到生产发展了,更加发挥了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最近他们试制成功了一种马拉(也能手摇)铡草机。这种机器只要由一个人和一头牲口操作,平均每小时就能铡三百多斤谷草。技工张焕亭又仿造成功了一种电剪,只要脚一踏,机器裁下的铁板,比人工敲打几十大锤裁下的质量要整齐得多。机床车间又实行了师傅带徒弟的办法,积极培养和训练了一批青年技工,而且开办了业余技术训练班。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员的生活也在逐步改善着。旧社会铁匠的“半年糠菜半年粮,睡觉离不了破麻袋”的悲惨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社员在自编的快板中歌颂如今的生活是:“吃到了麦子面,喝到了大米粥,新裤新袄人人有……”社内有娱乐室、有篮球场,还为女社员办了托儿所。
潍坊市手工业全部合作化后,又同红炉三社合并了,社员由原来三百多人增加到519人,新添了十三部车床,新建了宽敞的厂房。春节后,一个使大家欢欣鼓舞的好消息在全社传开了——经过上级批准,他们今年就要生产双轮双铧犁了,初步拟订的全年生产任务是一万五千部,零件六十万部。全社社员都为能支援农民兄弟实现农业合作化感到非常光荣。现在,全社正在酝酿开展提前完成计划的劳动竞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