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给线路治病的“医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5-19
第2版()
专栏:

给线路治病的“医生”
本报记者 朱波
李振田是一个六十四岁的铁路工人,现在,是铁道部隧道公司第三工程处的一个领工员。他这个领工员跟别的领工员不同。别的领工员负责一项工程的施工任务,他却负责处理工程处所有的工程上的病害。所以,被人誉为给线路治病的“医生”。
李振田像所有隧道工人那样,凭眼睛可以看出地层变化的情况,靠耳朵可以听出隧道里的“支架”会不会发生问题。在兰新路上工作的时候,有一次,他到一号隧道去检查工作,看到工人们正在竖“支架”。他背靠着一根打好的柱子,看着工人们工作。有两个工人把一根竖起来的柱子打了几下就去竖另一根柱子。
“先不要忙,这个柱子还没有吃上劲哩。”李振田说。
那两个工人听了很不服气地说:“你没有检查,怎么能够知道‘支架’没有吃上劲呢?”
李振田没有同他们争论,笑着走过去,一推就把柱子推歪了。那两个工人不好意思地跑过来,又重新把柱子立上去。据李振田说这很简单,当你的背靠着的柱子有下沉的感觉的时候,就是说新的柱子已经吃上劲了。如果没有这种感觉,就是说柱子没有打好。
在修建天(水)兰(州)铁路的时候,他正在私营中华公司住闲。多年劳动的习惯,使他经常在工地上转来转去。有一天,他路过二十二号隧道,发现洞口要塌方,就忙告诉正在开挖隧道的工人们说:“你们几个赶快停工。”工人很奇怪,有人就反问他说:“为什么要停工!”
“有危险,这个地方要塌方!”
“就是你怕死,你怕死就躲得远远的。”有一个年青的工人说:“不要管他,赶快工作。”
老人又耽心又生气,就跑去找他们的领工员。领工员来了,才把这几个工人叫开。工人离开不到五分钟,隧道口上石块就塌下来了。把几个工人吓得脸都变成了白色。他们围住了李振田,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每个人的眼睛里都含着感激的眼泪。
事后有人问他怎么知道二十二号隧道要塌方。他解释说:这很简单,在洞口上边的石层里有一种和红焦土同样颜色的“红泥流”,这种“红泥流”一遇到空气,就要渐渐地风化,失去了它原来的力量,等到它变成黄土的颜色,就是全部风化了,随时随地有塌方的危险。
宝成铁路的隧道和桥梁之多,是我国其它铁路所没有的。检查工作人员只能在临时修建的栈道上和险峻的山坡上行走。李振田刚来宝成路北段工作的时候,领导上怕他身体吃不消,就劝他少跑路。他却笑着说:“不要替我耽心,我和山石已经交了几十年的朋友了。”
他在近十多公里的线路上,不管白天黑夜,不管刮风下雨,从这个隧道跑到那个隧道,检查隧道工程的质量,并且防止和处理塌方事故。
1955年4月里,他从别的隧道转到十一号隧道来检查工作。在十一号隧道的山头上,他发现有一条一公分宽的裂缝。他想这个裂缝可能是原来就有的,但是也可能是因为开挖隧道而产生的。不管怎样,这个裂缝引起了他的警惕。他给裂缝摆了一排石子作为记号。
第二天一早,他又跑到十一号隧道山头上量一下,裂缝已经有二、三公分宽,并且一直通下山去。他想,这个地方要塌下来可真不得了,半个山头足有三、四千立方石头,而且山上都是三、四十立方大小的石块,如果不想法抢救,就会造成宝成路上最大的塌方事故。
他就连忙跑下山来,钻到十一号隧道里去检查。他一进隧道,就听到支架“咯叭咯叭”地直响。他急忙对正在工作的工人说:“支架已经响到这种情况,怎么还不停工!”
“那个隧道里的支架不响呢,听见响就停工,所有的隧道就不要开挖了。”一个工人说。
老头听了当然很生气,他又不能怪工人,因为他们没有经验。他告诉他们说:“支架是要响,但是响的声音不同,“咯吱咯吱”的响声是说明支架正在吃劲,没有危险;现在的响声是“咯叭咯叭”的,说明支架承重力不够了,就要发生危险。”他接着又把在山上看到的情况说了说。
正在这个时候,苗领工员来了。他们两人又详细检查了支架的情况,发现有的支架已经被压下去四、五公分。他们决定立即停止开挖,请示领导上想办法解决。
三个局(铁道部基本建设局、第六工程局、西北设计局的简称)的代表听到这个情况,都大吃一惊。他们都赶到现场来了,并且还请来了铁道检查所的戴统三工程师。经过他们检查之后,都认为十一号隧道的情况很严重,必须设法早动手处理,不然,如果塌下来,不仅影响隧道工程,而且还影响隧道进口外边的石拱桥工程,影响完成宝成铁路全线通车的任务。
但是如何处理呢?这不是一小块石头,一下就可以搬走,而是几千方石头。
大家都是你看我;我看你的,想不出办法。这时有人提出来要刷坡,就是把这半个山搬走。很多人认为这个方法比较好,因为继续开挖时时刻刻都有塌方危险。大家都看着三局的代表,三局的代表又看着戴统三工程师。但是戴工程师也下不了决心。他看着李振田,他在天兰路上和李振田一起工作过,知道李振田是处理病害的能手。
“老李,你看怎么办?”
“我还没有想好”,李振田正在想这个问题,“不过,我不同意刷坡,除了不得已的时候才能刷坡。你看看吧,半座山足有三、四千立方石头,要用多少人工和金钱才能把它搬走。再说,这不仅是隧道,还有这座拱桥,如果刷坡,拱桥工程也要停止施工,这对整个宝成路工程影响太大了。”
“那怎么办呢?”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问。
老头的眼睛忽然亮了一下,坚决地说:“挖,继续开挖!”
很多人都认为不行,甚至有的人认为老头简直是糊涂了。他们说:继续开挖,你还不如说要它塌方哩。保险进去几个就得抬出几个来。
老头看了看他们,没有反驳,就继续说:“我的意思是从里向外挖。”
有些工人听说从里边向外挖,也都表示不同意。有的人说:老头,你糊涂了,怎么能从里往外挖呢?那不是找着一锅熟吗?如果从外边挖,看见事不好还可以跑出来。
老头解释说:“从外边挖危险更大,出洞口就是深谷,塌方的时候没有地方跑,再说山上有很多大山头,就是平地也躲不开;从里朝外挖,危险性还小一点。”
戴统三工程师要求李振田把这个办法具体地说一说。
“我的意思是,先从里生根(把支架都进行加固),生根后就不怕塌方了。”李振田把他想的办法详细地谈了一下。“我们进去要带几天的粮食,还要有一条钢管通进去,万一塌方,也不致于挨饿,又可以通过钢管传递东西和消息。”
这个办法被采纳了。
就在这时候,李振田的弟弟打来了一份加急电报,说他的父亲病得很严重,老人家想要见他一面……这份电报给他带来极大的痛苦,他想回去和老人见一面,但是,又想到十一号隧道的问题这么严重,如果回家去,这里的事情谁去解决呢?想到这里,他就悄悄地把电报塞进了裤袋里,继续研究从里向外开挖的办法。
他第一个进去。工人们也随着他进去了。
他非常细心地观察隧道内部的情况,仔细检查支架承受山石压力的情况和岩山变化的情况。
工人们看到李振田这样的沉着,他们也都放心大胆地跟随着他走进去。但是,大家心情都非常紧张,特别是当他们听到支架“咯叭咯叭”的响声,或者有一小块岩石从头上掉下来的时候,使人感到隧道随时都有塌下来的可能。李振田看到这种情况,就一边观察隧道的情况,一边对工人进行动员,并且随时指挥工人把那些压坏了的支架,都换成了新的。直到他认为一切都收拾好了,才说:“干吧,我们生根了,天塌下来也不怕了。”
工人们都具体地分了工,并且提出工人在工作的时候,步调一定要一致,开挖的工人挖过去,负责支架的工人,立即把支架竖起来,而且要求每个工人的动作要快、要稳。
在抢救十一号隧道工程中,李振田一连五、六天不离开隧道。有时候,他回宿舍去休息一下,但是刚刚躺下,随着又披上衣服,跑到十一号隧道去,继续和工人们一起坚持工作。就这样,他一直坚持到十一号隧道工程完工。
这个在西北新线建设中立了很多功的共产党员,来宝成路之后,还参加文化班学习。经过一年多的苦学,他能够阅读报纸了,并且能够阅读苏联丹都洛夫的“隧道”等技术书籍。他说:“读了这些技术书,感到自己更有办法了,过去只凭自己经验过的一些事,现在把过去的经验和书本一对照,很多问题就更加明确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