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华侨和港澳同胞投资建设祖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5-22
第2版()
专栏:

华侨和港澳同胞投资建设祖国
吴尔祥
在广东省由华侨和港澳同胞投资建成的工厂企业,这几年越来越多了。许多华侨和港澳同胞,都把能够在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当中贡献一点力量引为莫大的光荣。
广东籍的华侨有六百万,侨眷有七百万,还有为数不少的原籍广东的港澳同胞。许多华侨都是由于过去受官僚地主的压迫剥削,被迫离开了自己可爱的家乡而远走海外的。但是在海外,也由于当时祖国衰弱而长期忍受着帝国主义的歧视和压迫。他们是多么希望自己有一个强大独立自由的祖国啊!但是在反动统治的时代,他们的爱国热情不但受不到反动政府的保护,相反地成为反动官僚地主欺诈、勒索的对象。他们寄回来的钱,有不少给官僚地主所吞没;他们回国投资也大都失败。
现在,他们的希望实现了:祖国已经是一个独立自由的国家,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许多华侨和港澳同胞成批地回到祖国参观,他们看到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爱国热情越高了,也就更积极地要求在祖国的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前些时候,我访问了一个刚从国外回来的侨胞。这位侨胞在国外度过了三十年。他对我说,他过去每过几年就要回国来看看,但是每一次都是抱着莫大的希望归来,而伤心地离去。1947年他回来过一次,花了十五万元港币在广州市开了一家金铺,但是没有一个月,来了两个土匪,金饰给抢走了,他的一个外甥被打死了。经过这次波折,加上国民党货币贬值,不到一年,这十五万元的投资就化为乌有。那一次回国,他还回了一趟故乡。他刚到家,就接到了一封匿名信,要他交出二十四两黄金,不然就要他的老命……他当夜就偷偷地离开了故乡。“在那个时候”他伤心地说:“你要想找一个安身立足的地方都不可能!”但是他这一次回来,看到了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祖国,社会秩序安定,物价平稳,人人相亲。他感动地说:
“这比起过去,真是两个天地。”他在华侨投资公司投资二十五万元,按华侨投资公
司章程规定,他每年可以拿到二万元的股息,足够他一家的生活费用。他说:“在解放前我们对祖国没有效力的机会,现在有了这个机会,要争取更多的投资。”
国家为便利华侨和港澳同胞回国投资,引导他们根据国家计划和人民的需要参加祖国建设,从1951年开始,由国家和华侨共同投资,组成了华南企业公司、华侨工业建设公司和广州投资公司等三个规模比较大的公私合营企业。到1954年底,这三个公司先后共建成了华建麻纺厂、徐闻华建糖厂等五个工厂;同时还配合国营商业部门开展了对外贸易业务。但是,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华侨和港澳同胞要求回国投资的越来越多,以上三个公司由于经营上分散、重复,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在1955年初,把以上三个公司经过改组合并成了一个华侨投资公司。从此在广东就出现了一个引导华侨投资的统一机构。
最近我访问了华侨投资公司。公司负责人兴奋地对我说:一年来,由于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国际地位的提高,同时由于认真贯彻执行了优待华侨和港澳同胞投资的政策,大大鼓舞了华侨和港澳同胞投资建设祖国的积极性,投资的人比过去任何一年都踊跃,公司业务也欣欣向荣。
华侨投资公司自去年三月成立到去年底,十个月期间,股金增加了五百四十多万元。他们利用这笔华侨投资,除了扩建和改建原有的工厂外,还建造了一个日榨蔗三百吨的清远华建糖厂和四个松香厂。据十个工厂的统计,1955年的总产值达到了一千七百多万元,比1954年增加了43.4%。1955年对外贸易的营业额比1954年增长了五点七六倍。
随着祖国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到来,他们在祖国的建设事业中,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根据他们1956年的计划,不管工业总产值还是对外贸易业务,都将比1955年增加一倍左右。现在,已经开始施工建造一个日榨蔗二千吨的糖厂;一个二万锭子的苎麻纺织厂也正在积极准备建造中。这两个厂他们计划共投资三千七百万元,预计明年都可以投入生产。另外,他们还准备在海南岛上开垦荒地,经营亚热带植物。祖国人民需要的不断增长,为华侨和港澳同胞回国投资开辟了一条无限广阔的道路。
为了照顾华侨和港澳同胞的特殊情况,政府规定了优待华侨和港澳同胞投资的政策。根据这个政策,凡华侨和港澳同胞于解放后以外汇投资于华侨投资公司的股金,到社会主义建成的时候,仍按个人股金处理,保留其私有权,并且保证华侨投资按年利八厘付股息,政府还明确宣布,华侨不因其投资关系而改变其原来的阶级成分。这些都表现了政府对华侨的关怀和照顾,华侨也因此受到极大的鼓舞。
国家对华侨和港澳同胞回国投资积极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给予大力的支持。例如,华建麻纺厂是华侨投资公司的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工厂。这个厂从厂址的选择、机器的购买,到人材的训练,都是在政府帮助下解决的。由于它是根据国家计划和人民需要而开设和进行生产的,因此原料由国家保证供应,生产出来的产品也由国家负责包销;即使在全国黄麻生产不足的情况下,他们也可以获得必要的原料,不至于因原料不足而减产。同时,工厂的经营管理是按照社会主义经营管理的原则进行,在这里没有像在资本主义企业中那种劳资之间的矛盾,他们只有一个共同愿望:生产更多更好的麻袋支援国家建设。1955年就由于工人提高了黄麻的精洗率,和在纺织过程中减少了回丝,一年来所节约的原料,就可以增产十七万条麻袋,成本也因此降低了
10.5%。这样的工厂当然会不断发展的。这个厂是1953年8月投入生产的,到年底只产了麻袋二十五万条,但是到第二年年产量就达到了276万多条,去年又增加到290多万条,今年计划生产460万条。开始只开一班,1954年以后就改开两班,今年要求开三班。但是这样还是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因此他们正在准备进行扩建,生产能力要求提高到年产麻袋九百万条。1953年刚投入生产,困难较多,但是也不盈不亏;1954年就盈利136万元,1955年增加到151万元,今年预计可盈利三百万元。
公私合营华南企业公司、华侨工业建设公司和广州投资公司,在过去几年中,虽然困难比较多,但是他们一共盈利六百多万元,其中就有二百万元做为股息和红利分给私股股东。华侨投资公司,一年来也盈利三百四十多万元,其中作为股息分配给私股股东的有一百一十多万元。许多华侨和港澳同胞把这股息作为子女的教育费用;有些华侨股东的子女在国内读书,他们就委托公司按月把股息寄给他们的子女。
华侨投资公司经营上的成就,充分说明了华侨和港澳同胞投资建设祖国,不但对国家有功,而且对自己也有利。许多华侨和港澳的工商业者,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威胁下,都希望为自己的资金找一条最有保障的出路。出路在哪里呢?华侨投资公司的一位股东肯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我在国外曾经想:把我的资金购买外资公司的股票吧?但是根据今天的情况看,必须估计到1926年那种不景气局面的重临;用来购买黄金吧?但是眼看金价每两由港币六百多元跌到二百多元,……想来想去,最后还是选定投回祖国来。祖国欣欣向荣,对华侨又是那么优待,回国投资,对国家建设也算尽了自己的一分力量,而自己的资金也得到保障,家人子弟生活都有着落,这实在是最可靠也最有前途的一条出路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