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三位少数民族的先进生产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05-22
第2版()
专栏:

三位少数民族的先进生产者
本报记者 刘衡
傣族邮递员俸廷仲
从云南临沧到耿马,道路艰险,来回要走十天。沿途是高山峻岭,野兽出没,当地人都害怕走这条路。人们说:“要从耿马走,先把棺材买到手!”过去,这一带邮路不通。傣族邮递员俸廷仲凭他的勇敢和决心,在1953年开辟了这条线路。
“边疆的人民,是多么盼望着来自祖国各地的消息呵!”每当他走疲倦了,肚里饥饿了,或大风大雨要阻止他前进的时候,他就这样鼓舞自己。1954年,他又进一步开辟了从耿马到沧源的路线。这条路,也是要爬山越岭,又陡又窄,沿途居民多是佧瓦族,语言不通,食宿不便。俸廷仲在走班的时候,一到寨子,就去帮助居民扫地、挑水,见活就做;对懂傣族话的老人讲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关心、热爱边疆各兄弟民族的事例。佧瓦族的男女把他当作自己的亲人。当地头人说:“以后过路都来我家住,我们是兄弟,你不来,我就不喜欢了。”
有个佧瓦族的老人告诉他,有一条从耿马到沧源的近路,过去因为这条路上常有强盗,多年没人走了。俸廷仲听到这消息,高兴得跳起来,他想:要是把这条近路找出来,边疆的人民就可以早些看到报纸,那多好呵!第二天,他便请一个佧瓦族的弟兄带他去找路。经过许多乱石、陡岩和茅草地,终于在荒山中找到了这条近路。从此,沧源一带的人民可以提前两天看到报纸了。
好尔拉离不开心爱的牛
“无论什么力量也不能让我离开我心爱的牛。”十八岁的蒙古姑娘好尔拉说:“那次我未婚夫来,一定要我离开牧场,到他家去做单干户。结果,我们闹僵了。”
好尔拉是在1954年来到内蒙古察哈尔盟黄旗牧场的。她像认得每位亲人一样认得每一头牛,哪头母牛下了一头什么样的牛犊,她也记得清清楚楚。她说:“要是不记清楚,小牛吃错了奶,被母牛踢了脚,怎么办?”晚上挤奶的时候,她发现每头母牛都是不住地往外挣。她想:“牛饿了,想吃草啦!”就提出:每天晚上再放一次牛。
不管是满天星星的晚上,还是黑漆漆的夜里,好尔拉总是骑着马,吆喝着牛群到野地去放牧。有一次,碰见一头狼,她放声大喊,打马追上前去,把狼撵跑了。
一天,好尔拉听见回族海秀珍在跟汉族关红英闲谈,说是两人都不想干了,想回家。好尔拉想:“这样好的牧场,她们都要离开。这是因为她们刚来,工作不熟悉,过不惯。我应该好好帮助她们。”好尔拉见她们吃不惯蒙古伙食,就叫她们去吃汉灶、回灶。好尔拉见她们挤奶,用力太大,牛痛得直跑,把人跟奶桶都撞倒了,她就告诉她们:“挤奶不能性急,要轻轻地抚摩,慢慢地挤,就像娃娃吸奶一样。母牛感到舒服,奶就流得多。”现在,海秀珍、关红英已经是熟练的牧场工人了。
帮助职工过好生活的千粉玉
在吉林省朝阳川地区住着五百来户铁路职工家属,有三百多户是朝鲜族,一百多户是汉族。家属委员会领导和帮助这五百来户人家,使他们家家都过着愉快美好的生活。
朝鲜族的千粉玉十年来搬过三次家,每到一个地方,大家都选她当家属委员会的主任。
千粉玉见有些职工没有表,她就想法买了一口铁钟,挂在住宅区,每天由家属们轮流打起床钟,保证大家能准时上班。有些职工常因家属害病、生育而缺勤,家属委员会就组织互助,负责看护病人和产妇。去年一年中,就有五十多户人得到照顾。
千粉玉还组织家属们养猪、养羊、种蔬菜,进行各种副业生产。大家从集体的生产中为家属委员积蓄了一部分活动基金。她们拿一部分基金购买材料,自己出劳力,给幼儿园盖了一所房子。
家属委员会在组织学习方面是很有成绩的。四年前她们就成立了炕头识字组,以后改为文化班,到1954年就成了正规的文化学校。现在学校有十九个班。家属中原有173名文盲,已经扫除了103名。千粉玉已经由文盲达到了高小程度。
千粉玉经常有组织地在家属中进行政治和民族政策的教育。经过关于工农联盟的学习之后,家属们进一步认识了工人和农民的关系,大家就自动积肥送给农民。家属委员会经常组织朝鲜族和汉族家属进行联欢、座谈,学习民族政策,教育大家互相尊重风俗习惯,互相学习民族语言。去年她们还在家属中开展了民族团结月,在月末奖励了八位民族团结的模范,在群众中树立榜样。(附图片)
苗地 插图
王复祥 插图
王复祥 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